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枢纽。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发挥更多地是借助金融集聚通道来实现的,金融集聚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而发生,又不断通过对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反过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同获提升,而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着眼于两者单边相关关系的探讨。基于事实与理论的双重背景,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协同互动的双系统耦合协调模型,选取2004~2017年中国285个主要城市的19个变量建立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样本期间各个城市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定量测度,进而探究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城市金融集聚水平总体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且伴有极化趋势,而产业结构整体水平在2015年以前保持平稳状态。②耦合协调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提升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度相关,高协调水平城市主要集中于环渤海、东部沿海和珠三角。③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协调水平的空间依赖程度处于波动式增强的趋势,环渤海、东部沿海和珠三角地区呈现高—高和低—高集聚,中、西部地区主要为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低水平聚集斑块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④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组内差异成分稳定且较小,经济区内部的协调模式带有地域特质,改善协调性的区域非均衡程度关键在于降低组间差异。⑤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的“两极化”和“多极化”趋势正在深化,除长江中游外,各经济区内部的相对差异正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内部城市极差较大。⑥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协调水平稳定性强,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突进式进展和层次跃迁。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俱乐部趋同”特征,邻居的协调层次越高,自身上升的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