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是森林群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但是我们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古田山森林样地2006-2013年的幼苗动态监测数据,研究2008年发生的极端雪灾对幼苗群落动态的影响以及雪灾前后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在维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研究发现经过极端雪灾干扰后,幼苗样方内幼苗密度和物种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显著增加,但幼苗死亡率和物种丰富度并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极端干扰没有对幼苗群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反而有利于幼苗群落内幼苗的更新,并且增加了幼苗群落的均匀度。现有研究表明负密度制约效应的强度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会有差别并且随着时间变化可能有累积效应。本研究对多个时间间隔下的密度制约效应进行分析以确认密度制约的检验是否受时间间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合适的时间尺度可能会掩盖负密度制约效应,所以在检验密度制约效应时应该分析多个时间间隔以确认密度制约效应是否在森林群落起显著作用。本研究认为在类似古田山的亚热带森林中,1-2年的时间尺度用来检验负密度制约效应是比较合适的。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幼苗邻居对目标幼苗的存活影响较大,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大树邻居对目标幼苗的影响较大。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是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生态学过程,本研究分析了雪灾前后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在维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雪灾干扰前主要是生物变量驱动幼苗存活,雪灾干扰后生物变量和非生物变量共同驱动幼苗存活。这说明在干扰发生前,负密度制约在维持幼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要强于生境过滤。本研究在雪灾干扰前后物种水平上分别检验到了100%和97.06%的物种有负密度制约现象,支持密度制约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是普遍存在的观点。雪灾前检验到了由大树邻居驱动的负密度制约现象,雪灾后在两年内的群组内没有检验到负密度制约现象,经过两年的恢复后重新检验到了负密度制约现象,但是负密度制约的驱动因子由干扰前的大树邻居驱动转变为干扰后的幼苗邻居驱动。这说明雪灾干扰显著影响了负密度制约效应对幼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并且改变了负密度制约效应的驱动因子。本研究在古田山森林样地幼苗群落中没有检验到谱系密度制约,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在古田山森林幼苗群落中更容易共存。物种耐荫能力是林下层幼苗存活的关键性状,尤其是在光资源变化较大的群落中。本研究将监测到的幼苗物种按照耐荫能力进行划分为三个等级,探讨不同耐荫能力的物种对雪灾干扰的响应是否一致。结果表明在雪灾干扰发生前,耐荫物种、中度耐荫物种和喜光物种三个类群都检验到了负密度制约现象。这说明密度制约效应调节种群的动态,为其他物种提供了空间和资源,促进了物种共存。但是经过雪灾干扰后仅在中度耐荫物种中检验到了负密度制约现象,这说明极端干扰主要影响了对光耐受性比较敏感的物种。这使得喜光物种在经过雪灾干扰后能够克服密度制约的死亡率,促进喜光物种的幼苗更新,有利于森林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极端气候干扰显著改变了幼苗群落邻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是密度制约效应在森林群落经过短期恢复后即可恢复。雪灾干扰显著增加了幼苗群落的密度和多样性,这将有可能增加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极端气候事件(如雪灾等)并没有对森林群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同样有利于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物种共存。同时本研究也表明在检验密度制约效应对物种共存的贡献时应该考虑密度制约效应在不同时间间隔以及不同生活史物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