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端粒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端粒长度是衰老的生物标志物。骨质疏松症是和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人群中探索白细胞端粒长度(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LTL)是否和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有关联,从而确定LTL能否可以作为预测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指标,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开辟新的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自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武汉市协和医院体检中心、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一般健康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017例研究对象纳入到本研究中,其中男性433人,绝经女性584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研究对象腰椎、髋部骨密度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LTL。采用t检验和?2检验比较分析男性和女性间各变量差异。在回归分析中考虑了年龄和LTL的交互作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TL和骨密度关联。采用有序或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TL和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关联,并计算相对超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分析年龄和LTL在此关联中是否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LTL平均值依次为0.99、0.94、1.01,男性和女性L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03)。女性腰椎(L1–L4)、股骨颈、全髋的平均骨密度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P<0.0001;t=12.93,P<0.0001;t=13.79,P<0.0001)。在女性中,股骨颈骨密度和年龄(P<0.0001)、LTL(P=0.0070)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且年龄和LTL存在交互作用(P=0.0046);腰椎和髋部的综合骨密度分类(骨质疏松,骨量低下和正常),腰椎、股骨颈单独的骨密度分类,腰椎和全髋的骨质疏松症数目均和LTL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在腰椎骨密度分类、腰椎和全髋骨质疏松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RERI(95%CI)估计值分别为-0.07(-0.11,-0.01)和-0.11(-0.16,-0.03)。在腰椎和髋部综合骨密度分类、股骨颈骨密度分类作为因变量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RERI(95%CI)估计值依次为-0.11(-0.25,-0.02)和-0.23(-0.39,-0.10),-0.20(-0.31,-0.09)和-0.34(-0.49,-0.21)。但是在所有研究对象和男性中未发现上述关联。结论:女性老年人群LTL和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具有关联,并且LTL和年龄存在交互作用,在男性中未观察到这种关联,提示LTL预测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效果存在性别差异。未来需要开展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相关的生物学研究进一步阐述LTL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及LTL如何对骨质疏松症发病进程产生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