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可能建造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呢?”不能不说这个论点的提出在这样一个时代所具有的悲壮和理想主义。不过这并不阻碍隈研吾成为当代倍受推崇的建筑师。建筑师这个行业能做得出色所要求具备的因素很多,而隈研吾不得不算是思考最全方位的建筑师之一,在他著作中涉及经济理论、民主主义、设计师品牌效应等,除此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是一个对哲学深有见地的反思者。 隈研吾并不是第一个将哲学融入建筑中的人,也不是第一个致力于融合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但风格却可以截然不同的建筑师,但他确实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不迎合主流市场,并引领了一股人、建筑、环境和谐融合的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隈研吾把他对于哲学的体会赋予到作品中。从某些层面上来看,隈研吾的建筑哲学从康德萌芽,跟日本禅宗和中国传统哲学类似,讲究万物归本,终究回归混沌。事实上,隈研吾建筑哲学的萌芽、建立于发展,除了与自身在一系列建筑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反思,也受到经历过的一些社会重大事件的激发,与此同时,外国人对日本传统和建筑的关注也使他震动,成为他返归建筑原点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天然材料和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是隈研吾历来重视的,类似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道自然,既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原有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发现一些新型材料,同时开发新的使用方法,并且坚持使用产自当地的材料。一斑窥豹,与一味使用昂贵先进材料的建筑师比,他认为建筑师在选材上是自主的,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自然界给予人类为数不少的天然原料却总被忽视,妄图越过它们无节制的进行开发,反而弄巧成拙,让建筑界变得更加无序和混乱。他提出的所谓“负建筑”,其实正是这个意思。人类和自然世界原本属于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两部分,但从“混凝土”的时代到来以后,“强建筑”的时代也到来了,这些建筑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出的命运。建筑的存在不是随着结构的完成而完工的,而应与周围的变化共同呼吸来调整其内部空间的功能用途,从而成为一个能自我调节的建筑结构体。他批判的看待现代的建筑界,在与古老建筑传统的契合,以及现代产业课题的建筑性解决这两个倾向中,以自己的观点,温和而坚持的解决之间的矛盾。对隈研吾建筑哲学的价值研究,无疑对当代乃至未来的建筑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