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山东省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为调查对象,研究冬训期间训练安排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决定短距离场地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主要是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优秀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将三者素质有机的集合,耐力素质的提高,以及高强度耐力速度的提高与保持能力是现今制约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骑行快慢发展的关键要素。2山东省短距离场地自行车2015年10月—2016年4月的冬训划分为四个阶段共28周,即冬训的准备阶段(1—7周)、冬训的提升阶段(8—14周)、冬训的维持阶段(15—21周)以及赛前准备阶段(22—28周)。3训练内容安排上具有周期性优化的特征,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训练内容安排上呈周期性小循环,但在不同阶段其训练内容时数比重安排不同,冬训技战术占总时间比最高为冬训维持期,体能占总时间比最高为冬训提升期,整个冬训过程安排以及周课训练课内容顺序安排等方面寻求周期性的优化与调整。4训练手段上具有选择性均衡的特征,冬训准备阶段主要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为主,以恢复体能和为运动员能量储备做充足的准备;冬训提升阶段以专项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为主;冬训维持阶段主要是加强不同运动员关键技术与薄弱环节的强化训练,同时预防运动损伤加强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监控;赛前准备阶段训练主要以模拟参赛的形式,以调整运动员的身心状态为重点,检验冬训期间训练效果。5训练负荷安排上具有适度性控制的特征,在各个阶段为了发展运动员不同的运动能力采用不同的训练负荷,分别为大量度、小强度的负荷;大量度、中等强度的负荷;中等量度、大强度的负荷;小量度、大强度的负荷。冬训期间对适宜负荷的控制不仅有利于运动成绩与运动能力的增长,更有利于及时的反馈运动员的训练恢复情况,做到伤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6训练管理上具有协同性发展的特征,山东省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冬训期间外出训练的现实情况,对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冬训期内各司其职,不断谋求运动队各方面的协同发展。7短距离场地自行车不同类型的比赛,如争先赛的集中多赛、凯林赛的激烈对抗以及团体竞速赛的团结合作,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技战术发挥以及心理状态的良好调控尤为关键,山东省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冬训期间一系列训练安排通过比赛检验了运动员冬训训练安排的合理以及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