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背景 二十世纪初,外科血管缝合技术的发明,特别是后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得移植在临床上成为现实。经过近年的发展,现在同种异体移植已成为根治许多严重疾病的唯一方法。但是人类供者器官组织来源有限,造成与临床需求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由于一些动物数量众多,生长周期短,可以大量清洁饲养,体形、大小、生理、解剖与人类相似,因此,许多研究者近来把目标转向了利用动物器官组织进行的异种移植。不过,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阻碍异种器官组织移植的首要瓶颈,如何有效地避免排斥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外有将带瓣的牛颈静脉管道(VBJVC)用于临床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而国内近期亦开始有一些关于 VBJVC 结构形态及流体力学特性方面的文献报道,但还未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经戊二醛鞣制 VBJVC 的免疫原性,为VBJVC 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 15 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 组:以戊二醛鞣制 VBJVC 组织匀浆实验兔腹腔注射及戊二醛鞣制 VBJVC 组织块实验兔背部皮下埋藏。B 组:以无菌新鲜 VBJVC 组织匀浆实验兔腹腔注射及无菌新鲜 VBJVC 组织块实验兔背部皮下埋藏。C 组:以生理盐水实验兔腹腔注射及生理盐水实验兔背部皮下注射。实验动物于实验前 1 天、致敏实验后 1 天、致敏实验后 1 周、攻击实验后 1 天、攻击实验后 1 周、攻击实验后 2 周分别抽取静脉血(非抗凝),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清特异性 IgG、IgM 抗体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TNF-α、IL-6、IL-8 细胞因子水平。全部实验动物于实验后 30 天取背部皮下埋藏物及周围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所得结果用 SAS8.02 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定的方差分析,结果用 F 值、P 值表示,P<0.01 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三组实验动物于实验前各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于实验后 12 天 B 组特异性 IgG、IgM 抗体及细胞因子 TNF-α、IL-6、IL-8 浓度均明显升高,而 A 组各种测量值实验后仍无明显升高,C 组实验前后各测量值几乎无变化,B 组与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