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的产生原因,宽线区的大小与吸积率的关系,宽线区的几何位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随着对AGN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有了较好的认识,但是关于宽线区的几何形状,确切尺度,云团的起源和等基本问题都无定论,存在不少争论。大多数的亮活动星系核光谱中有宽发射线,宽线的半峰全宽(FWHM)≥103 km s-1(Peterson et al.1999)。有一些Ⅰ型AGNs光谱中观测到甚宽发射线(FWHM≥20,000 km s-1)。Ⅱ型AGNs光谱中只观测到窄线(FWHM≤1000 km s-1),现在有新的观测表明一部分Ⅱ型AGNs有偏振宽发射线,只是这些宽线被隐藏起来。(Antonucci&Miller 1985,Tran 1995,Veilleux et al.1997,Veilleux et al.1999)。这一现象可用AGN的统一模型结构来解释(Antonucci 1993)。然而无论是从偏振光还是近红外连续谱的观测,都证实了一些Ⅱ型AGNs是没有宽发射线的,而非隐藏的,是真正的Ⅱ型AGNs。Nicastro(2000)提出一个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吸积率小于一个最小值mthres≌10-3,宽发射线区不能形成,具有宽线区结构的源的吸积率都大于这个最小值(m≥mthres)。本研究建立在Nicastro的盘冕模型上,用一个由110个亮AGN组成的样本来检验这一宽发射线的形成模型,发现AGN的吸积率与宽线Hβ的线宽强相关,线性回归结果与盘冕模型所预测的结论一致。 Kaspi et al.(2000)利用reverberation mapping方法估算出一批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的宽线Hβ的宽线区半径。他们发现宽线区半径RBLR和光学连续谱光度λLλ相关。根据宽发射线的线宽和测得的宽线区的半径,并假定宽线区的云的运动是维里化的,他们算出样本中这些源的中央黑洞质量。对大多数的AGN,不能直接用Reverbration Mapping方法直接求得宽线区的半径。在统一模型里,BL Lac天体的喷流轴与视线的夹角很小(Urry&Padovani 1995),利用黑洞质量与寄主星系的绝对星等之间存在的一个相关关系,估算出一个BL Lac样本的中央黑洞质量,进一步假设宽发射线区的云是维里化的,由宽发射线的线宽可以推导出BL Lac天体的宽线区的大小RBLR。同时,利用RBLR和LMgⅡ之间的经验关系(Kong et al.2005)估算出这些BL Lac天体里宽线区的半径RempBLR。发现对于这个BL Lac样本而言,RBLR,是大于RempBLR,这表明BL Lac天体的宽发射线区很可能是盘状结构,由此估算出这些BLLac天体的喷流轴与视线夹角在~2°-15°之间,与统一模型预言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