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凭借“无烟产业”的特性和优势得到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我国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更成为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为此自“九五”计划起,国家就将发展旅游产业提升到宏观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作为中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凤阳县,地处淮河中游、皖北腹地,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凤阳集丰富的“北人文”、“南自然”、“东红色”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和“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而凤阳县也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并努力使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创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凤阳县的旅游业虽然发展较早,但与其他发展较好的县市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战略目标的定位下,进行的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从中暴露出了较多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合理、旅游品牌效应欠佳、服务设施功能不配套、游客承载能力超负荷及政府和居民均缺乏对景区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自然资源破坏等诸多问题。社会的进步使得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趋势。而当前以凤阳县为典型的粗放型旅游发展模式加剧了景区旅游资源的迅速消耗,更是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和阻碍。因此研究如何找到既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产业又不会破坏并且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的对策,成为凤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和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以及国内外旅游产业成功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此作为研究参考,通过文献参考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凤阳县发展旅游业的意义、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剖析后,提出了发展凤阳县文化及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包括强化产业认识并科学开发具有竞争性的旅游品牌项目,注重产业资源整合以完善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性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从而丰富多元化的旅游服务业产品,提升产品意识并加强市场推广、完善旅游产业相关政策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职责等建议,从而为凤阳县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实现当地特有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