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探讨电针对HIE幼鼠脑皮层信号分子影响目的:探讨电针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幼鼠,(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大脑皮层信号分子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的变化和机制,为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HIBD模型,日龄7天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8组,n=12:Sham,Sham+EA,HIBD,HIBD+EA,HIBD+SAM,HIBD+ SAM+EA,HIBD+HA,HIBD+HA+EA.采用悬吊、斜坡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大脑皮层C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脑皮层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IF-1α、HO-1、CBS和NF-κB、nNOS定位表达;HE染色了解脑组织形态;Western、Blot定量分析HIF-1α、HO-1.CBS表达。Niss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针刺促使幼鼠运动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好转,增多了幼鼠脑皮层CO含量(p<0.01),降低了CBS表达水平和增加大鼠脑皮层细胞HO-1、HIF-1α表达水平(P<0.05)。(2)针刺使脑组织病理明显好转,减少脑损伤幼鼠脑皮层NO含量(p<0.01),降低了幼鼠脑皮层细胞NF-κB、nNOS表达水平(P<0.05)。(3)CBS的抑制剂(HA)和激动剂(SAM)分别减轻或加重脑损伤。结论(1)针刺可能通过H2S/CBS/C0/HO-1和HIF-1α信号转导途径增加脑皮层CO生成,保护脑功能。(2)针刺可能通过NF-κB/Nnos/NO途径降低脑皮层NO生成,从而减轻脑损伤。第二部分TSC基因型与婴儿痉挛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SC)基因突变类型与婴儿痉挛症(IS)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8例TSC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TSC伴婴儿痉挛综合征组(22例)和TSC不伴婴儿痉挛综合征组,采集患儿与家长血样行第二代DNA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特点,同时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MRI/CT、彩超等特征。结果伴IS组的18例患儿携带TSC2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1种新发突变;3例携带TSC1基因突变位点,含2种新突变;不伴IS组有21例TSC患儿也具有TSC2基因位点突变,其中11种新发突变;5例系TSC1基因位点突变,发现4个新发突变位点。结论TSC综合征患儿基因突变类型及位点与婴儿痉挛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尚不明晰,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为婴儿痉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