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着重探讨和研究了绵羊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各技术环节当中一些因素对绵羊ICSI整个过程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操作体系。研究结果如下:实验一,对精子DTT处理后进行ICSI,结果如下:(1)采用DTT处理与不处理的精子比较,卵裂率(79.6%、81.6%;P>0.05)没有明显差异,囊胚发育率(31.2%、20.9%;P<0.05)差异显著。实验二,分别采用活精子和死精子进行ICSI,卵裂率(80.0%、83.1%)和囊胚发育率(27.6%、20.2%)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三,为了研究激活方法对绵羊胞质内显微受精的影响,分别对卵子采用:(1)假注射,不激活;(2)注射精子,不激活;(3)假注射,Ionomysin +6-DMAP激活;(4)注射精子, Ethanol+6-DMAP激活;(5)注射精子,Ionomysin+6-DMAP激活。结果:第1、2组无论注射精子与否,都不激活,卵裂率(7.5%、5.3%)和囊胚发育率(0.94%、1.8%)都很低,差异均不显著。第3组与第4、5组比较,卵裂率(65.7%、71.6%、75.6%;P>0.05)没有明显差异,但囊胚发育率(5.7%、15.6%、26.0%;P<0.01)却明显低于4、5组。采用Ethanol+6-DMAP和Ionomysin+6-DMAP两种方法处理时,卵裂率差异不显著(71.6%、75.6%;P>0.05),但囊胚发育率前者要显著低于后者(15.6%、26.0%;P<0.05)。实验四,本实验对显微注射时对第一极体位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极体位于6点和12点位置,卵裂率(82.4%%、85.8%;P>0.05)和囊胚发育率(28.8%、26.9%;P>0.05)没有显著影响。实验五,精子操作液中PVP浓度分别为10%、8%和5%时,卵裂率(80.2、83.6%、72.0%;P<0.05)和囊胚发育率(27.8%、30.5%、16.0%;P<0.05)均差异显著。实验六,在培养液中添加VEGF和不添加,卵裂率(78.7%%、83.9%;P>0.05)和囊胚发育率(27.7%、23.6%;P>0.05)没有显著影响。实验七,操作液中添加CB和不添加CB,卵裂率(77.5%、74.7%;P>0.05)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CB的囊胚发育率(29.2%、14.3%;P<0.05)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八,对显微注射时的温度进行分析,恒温和室温条件下,卵裂率(80.1%、90.6%;P<0.05),差异显著,囊胚发育率(31.3%、28.2%;P>0.05)没有显著影响。实验九,显微注射时间在4h以前注射卵裂率(84.7%、86.0%、80.6%;P>0.05)没有显著影响。0~1h注射的囊胚发育率要显著高于1~2h注射的,并极显著高于3-4h的(33.6%、18.3%、13.0%;P<0.05-0.01)。1-2h与3~4h注射的囊胚发育率(18.3%、13.0%;P>0.05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