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翻译规范对译本具有很大影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大陆(苏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推出)和台湾(彭倩文译,台湾皇冠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不同翻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2000年引进国内翻译出版至今,该书一再重印并久居畅销书之首,掀起了国内对西方类似奇幻小说系列书籍的翻译高潮。前人对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大多是从功能对等及目的论的角度并辅以典型例子对译本差异进行了研究和阐释,很少揭示其背后的翻译规范对译本的影响。本文在挖掘两个译本背后的翻译规范的基础上,分析规范可能对译者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自建语料库并辅以常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及其他相关的统计工具,对苏农及彭倩文同时翻译于2000年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来揭示规范对译本影响的具体表现。首先,在前人对两岸翻译规范的研究基础上,从译本大的背景出发,运用描述的方法,初步构建了那个特定年代和地域的翻译规范。接着,结合相关的副文本(译序、对译者的相关采访以及同译者的邮件往来),明确了两位译者所遵循的不同规范,进而探讨规范对译本影响的具体表现:期待规范的影响:潜在的目标读者对特定译本的期待对译者存在莫大的影响。大陆译本的目标读者群较台湾译本更为宽泛,包括成人读者,他们期待译作能真实地展现原作。而台湾译本的儿童读者们则希望看到充满想象的魔幻世界。大陆译者遵循了基于包括成人读者在内的更为宽泛读者群的期待规范,其译本措辞更为严谨,偏于异化。台湾译者遵循了基于儿童读者群的期待规范,其译本选词更显生动,富于变化。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从词汇(词汇密度、选词)和句法(句末语气词、形合度)层面描述并分析了译本的差异。台湾译本的词汇密度较大陆译本稍大,形容词的数量明显高于大陆译本,译者选词时更为生动;大陆译本的句末语气词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明显低于台湾译本,但形合度则高于台湾译本,其在句法上更偏于异化。专业规范的影响:专业规范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大陆译者遵循了偏于原文的责任规范,其译文倾向于充分性翻译;而台湾译者遵循了偏于译文的责任规范,使得译文更偏于可接受性翻译。交际规范影响下的大陆译者遵循了偏于意义的交际规范,译者更多地使用了语义策略而台湾译者遵循了偏于信息的交际规范,译者则更多地采用了语用策略来实现“最佳交际”。关系规范“最佳相似”影响下的大陆译者遵循了偏于语义传达的关系规范,其译本更多呈现出语义相似。而台湾译者遵循了偏于原文风格的关系规范,其译本与原文在风格上更为相似。不同译者因为遵循了不同的翻译规范,必然推出不同译本。翻译不可避免地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翻译规范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译本的产生。基于语料库的多译本分析,有助于弥补传统译本研究的不足,能较为客观地对译本进行宏观和多层面的描写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