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及其事业取得很大成绩,特殊群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自闭症群体,但依然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由于自闭症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此类儿童需要长期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但康复教育训练和服务资源相对不足,而且自闭症群体还在持续扩大,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推行“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以及“全纳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作为社区成员之一的特殊群体应享有的平等权利。 社区为社区全体成员身心发展提供媒介,因此也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区中的文化、物资、人力在为特殊群体提供助力、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在实践中可以积极利用社区优势,通过有效干预,联合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等各方资源发掘特殊群体潜力,培养其独立性,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并最终使其融入社会。 本研究基于相关文献调查,对特殊教育的社区干预进行研究,结合法律政策和互联网新闻报道等,较全面地分析当前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困境、特殊教育诉求以及教育教育的社区干预问题,探讨特殊教育社区干预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笔者一方面从特殊教育社区干预现状出发进行归纳、综合和概括,另一方面从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分析和推理,形成两条路线的交叉、叠加与互补,以期对社区联合政府和学校的运行机制有所启示,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