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是12世纪中叶以后在徽州区域内出现的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体系。本文依据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分5章探讨了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以及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诸问题,形成了以下基本观点: 一,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形成于12世纪中叶,形成的主要标志一是与同时代的其它区域相比,它是学术文化的发达地区;二是出现了统一的学术文化理念;三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区域范围。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该区域相对封闭、完整、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南宋徽州人文地理环境发生重大变迁密切相联。这种变迁主要包括徽州从越文化圈到汉文化重心区的演变、从崇武到尚文的风尚变迁、从鄙野到富州的经济地位的变化等。从学术文化空间布局上考察,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在南宋形成了以歙县、休宁、婺源为中心区的区域学术文化格局。元明,在歙县、婺源、休宁三县保持了原先中心区地位的基础上,祁门进入学术文化发达区行列,徽州学术文化中心区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扩张。迨及清代,徽州学术文化区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三级层次。从南宋到元明再到清代,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重大变迁。 二,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在12世纪至18世纪的600多年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学脉,又有各个时期的特色。南宋至明前期,朱子之学一统徽州;明代中后期因湛若水、王阳明之心学传入徽州,在徽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出现朱子之学与心学杂存的格局,而以朱子之学为基本色调;清初朱子之学大举收复失地,徽州出现朱子之学复兴运动,但很快因徽派朴学的兴起而进入朴学独尊时期。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是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在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它包括阶段性与延续性的统一、兼容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学术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等内容。 四,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是由中心地开始的一种文化扩散过程。它有多种传播途径、方式和特点,有因时因地而异的传播动力,对不同地区亦产生不同的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有三大类型:一是以紫阳书院为代表的
其他文献
随着对电子产品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工业用胶不但品种和用量日益增多,而且性能也越来越好。在日本,电子工业用胶粘剂总量虽然不足胶粘剂总量的1%,但
野战通信的现状1.通信从前,所谓通信就是指将某种情报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的手段。而最近,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有这样的倾向;将收集情报、传递情报及处理情报也扩展
毫米波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精确制导领域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应用领域。毫米波以宽频带、方向性好、抗干扰性、小体积、低功率、具有隐蔽性等特点一直备受青睐,尤其
研究了中国的煤矿巷道掘进爆破智能设计系统,并根据实际案例分析系统的设计流程,从而为中国煤矿巷道掘进爆破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从艺术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了装置艺术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影响。指出在装置艺术影响下,现代陶艺创作中对场域概念的引入以及在材料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综合化趋势。
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仪礼·士昏礼》的成书年代及反映的内容作了初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仪礼》十七篇”成书于春秋末年迄战国初,则可以推论《仪礼·士昏礼》
<正> 地形制作是水工模型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按比尺模拟水利工程枢纽坝区附近河段的河床及两岸地形,其工作量约占整个试验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制作方法一般使用断面桩点
本文立足于目前师范类院校“教师口语”课程中师生比例失衡,生源方言口语差异明显的现状,在充分了解了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主要方言特点,对校园网络硬件环境,师生教学需求及相
当前中国的电梯行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随着电梯业务量迅速增长,电梯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对于电梯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目前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存在于设计
基于传递熵概念和方法定义气象场的信息源特征度、信息汇特征度和信息传输平衡特征度.使用海表温度和高度场资料计算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侧重分析赤道中东太平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