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是12世纪中叶以后在徽州区域内出现的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体系。本文依据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分5章探讨了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以及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诸问题,形成了以下基本观点: 一,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形成于12世纪中叶,形成的主要标志一是与同时代的其它区域相比,它是学术文化的发达地区;二是出现了统一的学术文化理念;三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区域范围。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该区域相对封闭、完整、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南宋徽州人文地理环境发生重大变迁密切相联。这种变迁主要包括徽州从越文化圈到汉文化重心区的演变、从崇武到尚文的风尚变迁、从鄙野到富州的经济地位的变化等。从学术文化空间布局上考察,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在南宋形成了以歙县、休宁、婺源为中心区的区域学术文化格局。元明,在歙县、婺源、休宁三县保持了原先中心区地位的基础上,祁门进入学术文化发达区行列,徽州学术文化中心区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扩张。迨及清代,徽州学术文化区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三级层次。从南宋到元明再到清代,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重大变迁。 二,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在12世纪至18世纪的600多年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学脉,又有各个时期的特色。南宋至明前期,朱子之学一统徽州;明代中后期因湛若水、王阳明之心学传入徽州,在徽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出现朱子之学与心学杂存的格局,而以朱子之学为基本色调;清初朱子之学大举收复失地,徽州出现朱子之学复兴运动,但很快因徽派朴学的兴起而进入朴学独尊时期。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是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在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它包括阶段性与延续性的统一、兼容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学术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等内容。 四,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是由中心地开始的一种文化扩散过程。它有多种传播途径、方式和特点,有因时因地而异的传播动力,对不同地区亦产生不同的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有三大类型:一是以紫阳书院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