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高等院校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再次强调:“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学生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和基础支撑。自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五十余年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帮助辅导员在适应形势变化的过程中来正确认识辅导员素质的新要求,推动辅导员积极提升自身素质,正确认识辅导员职责的新内涵,推动辅导员自觉履行工作职责,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论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亦称中央16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创新发展背景下,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特征、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概括,对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进行较前瞻的总结。论文在第一章对辅导员的职业身份进行了界定和解读,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了总结回顾,对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事务进行了描叙,对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知识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论文第二章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笔者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了阐释,认为辅导员具有传播者、教育者、管理者、引领者、咨询者、指导者、服务者、疏导者和资源获取者等角色身份。笔者对辅导员的职业特点进行了阐释,认为辅导员具有政治性、教育性、能动性、服务性、直接性、基础性、广泛性等职业特点。论文第三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分别对辅导员个体素质、角色素质和群体素质等三个层次进行了阐释,对辅导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提高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