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以来,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集中体现在生产性服务部门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依靠加大劳动力等投入实现产能和体量扩张,但当其发展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瓶颈时,就需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作用,促进制造业产业增值、产业生产率提升以及产业链深化。因此,在以产业关联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为基础的研究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发展开始成为这一研究分支的新热点。而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充分认识、理解、把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关系有利于推动重庆市内部产业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的优化,还有利于给其它中西部城市以发展经验借鉴。本研究在产业经济框架下,通过对重庆市产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的深入研究分析,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为落脚点,重点分析了重庆市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发展的内在关系。在科学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不仅将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纳入到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范式内,还将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纳入到空间布局的新经济地理分析范式内,并通过借鉴世界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经验,研究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现状、原因和内在影响机制,包括利用中间投入、需求系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分析,运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波及效果分析,运用空间核密度方法模拟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利用垂直关联模型进一步验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部关联与外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等。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在内部关联结构上,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有着较大的服务作用,但尚未跟上制造业发展的步伐;在外部空间结构上,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其区位呈正相关,而制造业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其区位是负相关;在垂直关联和空间结构的关系上,表示需求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可获得性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影响,而表示成本关联的制造业可获得性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也具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二者的内部产业关联与空间布局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理论和实证分析最终要运用于指导实践。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关联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及关于此研究方向的下一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