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校建立南通博物苑,不仅标志着我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的诞生,更是标志了我国第一座高校博物馆的出现。如今,高校博物馆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10个年头,我国高校博物馆也由以前的外国教会创办,到现在的自主创建;由当初的1座,到现在的近300座。高校博物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服务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在大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和城市的窗口,代表着高校和城市的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如今,高校博物馆对社会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高校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高校博物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高校博物馆概念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功能不健全;过多的依赖学科专业特色,导致专业性过强,科普效果差;不对社会开放或者开放时间不足;经费不足,展陈单一;管理人员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博物馆该何去何从,成为每个关心高校博物馆发展的人思考的重要问题。上海地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伴随着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每个进程。1930年就出现了由教会大学创办的震旦博物院,1938年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高校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成立。如今上海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已达16座,正在建设的高校博物馆还有5座。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12年度博物馆名录》中,收录的高校博物馆共64座,上海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就有10座。其数量之多,在全国也数前列。更喜人的是2008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联盟,联盟每年都举办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联展,以此打破高校博物馆各自为战的局面,提高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此带动下,2012年5月30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在上海成立。育人联盟一方面在更高层面上统筹整合全国高校的博物馆资源,另一方面发挥进一步扩大高校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育人功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高校博物馆的建设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2016年底,上海地区高校博物馆联盟将形成以互联共享为特色的上海高校博物馆群。每个高校都会在实体博物馆馆的基础上形成网上3D博物馆,每件藏品都将实现数字化,形成高校博物馆线上线下的强烈互动。当下,各地高校建设博物馆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很有必要在总结当前高校博物馆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一下上海地区高校博物馆发展的脉络,总结上海地区高校博物馆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博物馆以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