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商隐在创作上经历了一个由散入骈的过程,他早年创作了大量散文,虽然多数亡佚,可是质量很高。居令狐楚、崔戎门下时,转习骈文,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散入骈并没有让李商隐放弃散文创作,他将散文、骈文和诗歌看作是必须同时具备的文学修养,终其一生,三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古文运动的衰落,骈文地位的根深蒂固和授业恩师的影响客观上促使了这种转变的发生,而思想上对“道”的怀疑,文学审美观的影响则从主观方面起作用。同时,李商隐有着迫于生计以骈文为职业的无奈一面,但是,积极入世重振门庭的思想动机才是转变发生的根本原因。
李商隐用融合骈散的态度对待创作,在骈文中运散于骈,将散文的句式、手法、特点、气势等贯穿于骈文之中,使得骈文具有散文的气势,具体表现为:散句虚词,疏逸畅达;散语叙事,议论精警;散言抒情,真挚感人;散气入骨,清新刚健。在散文创作中,以骈入散,将散文杂以骈句,有声韵对偶之美;使通俗兼有用典,质朴与华丽并存。
柳宗元在创作上经历了由骈入散的转变,这与李商隐刚好相反,他们二人在四六定名,主要文学观点以及骈文、散文的创作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其中,融合骈散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坚持。他们二人发生不同转变的原因,与他们各自的遇合遭际、社会坏境、所受影响、审美观以及对待骈散的态度有关。
李商隐创作上由散入骈的转变对自身发展道路和文章创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一生沉沦幕僚,将骈文作为职业需要,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创作。他将骈文、散文和诗歌融会贯通,由散入骈对诗歌体裁的选择和风格的转变有一定影响。此外,李商隐的这种转变,对后世文人和唐宋文体格局的转变影响甚广,打破了骈散对峙的局面,使得五代到宋初都延续了晚唐时期的文体格局,散文卑弱不振,骈文占据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