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是世界上发生频繁且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均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在全球范围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干旱呈现出面积大、程度重的发展趋势,已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蒸散发作为水文循环关键过程之一,在能量和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有效表征陆地用水量状况。相对于常规干旱及蒸散发监测手段存在的监测范围有限与监测数据不连续等突出问题,GRACE(Gravity Recov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世界上发生频繁且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均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在全球范围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干旱呈现出面积大、程度重的发展趋势,已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蒸散发作为水文循环关键过程之一,在能量和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有效表征陆地用水量状况。相对于常规干旱及蒸散发监测手段存在的监测范围有限与监测数据不连续等突出问题,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RACEFO(GRACE Follow On)重力卫星可在大范围尺度下实现连续监测区域陆地水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可进一步通过陆地水储量变化有效地表征出区域蒸散发与干旱状况,为大范围流域蒸散发与干旱特征变化提供了有效的监测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从流域蒸散发和干旱指数两方面入手,利用重力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时变重力场获取了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并基于此计算获得了流域实际蒸散发和干旱指数,进一步结合常规蒸散发与干旱指数及流域历史水文资料,深入探讨了黄河流域蒸散发和干旱时空演化特征。研究成果对深入认知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方案合理制定等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参考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联合GRACE/GRACE-FO RL06 Mascon数据计算获得了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7月的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并采用中国区域基于降水重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集对两类重力卫星间断期数据进行了重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整体呈逐年持续下降的趋势,但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在2003年则出现快速上升的突变性变化。(2)基于水量平衡方程结合GRACE/GRACE-FO RL06 Mascon数据与降雨径流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了黄河流域2002年5月至2020年6月蒸散发量时间序列,并与其他四类蒸散发产品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GLEAM(Global Land Evaporation Amsterdam Model)、CR(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和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5)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联合GRACE/GRACE-FO重力卫星与实测数据监测黄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特征的可靠性,并可用来评估在不同流域不同蒸散发产品的适用性,为大范围流域获取连续可靠的实际蒸散发提供新途径。(3)针对重力卫星能否可有效探测出大范围尺度流域干旱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等问题,结合GRACE与GRACE-FO RL06 Mascon数据,计算获得了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7月水储量赤字及其对应的水储量亏损指数WSDI(Water Storage Deficit Index),并与其他四类常用干旱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c-PDSI(self correct-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RI(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评估的黄河流域干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揭示出了黄河流域上游、中下游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干旱时间段、干旱持续时间与干旱强度等),进一步验证了重力卫星在整个黄河流域实际干旱变化特征有效识别中的可靠性与优势。
其他文献
灾害应急条件下,快速可靠的车辆应急路径是开展应急调度与救援的重要基础。传统路径规划与寻优服务于物流配送与交通出行,对应急救援、调度需求考虑不足。针对灾害条件下的应急路径问题,构建了路网事件双层耦合模型,提出全局应急路径规划与局部路径优化的算法框架。研发了灾害应急路径规划与动态优化系统,为高效、快速开展应急救援,进行交通应急调度提供了保障。针对道路网灾害应急特点,提出路网几何拓扑+线性参照的路网事件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之一。塔里木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广泛发育,典型适生植被对地下水与包气带水盐运移的互馈影响机制是盐渍化地区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塔河下游恰拉水库—大西海子水库一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原位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区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探讨旱区植被随地下水位埋深和TDS变化的演替规律;利用Hydrus-
<正>作为云网融合体系中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发展方向,算力网络通过扩展网络能力,自下而上开展资源融合,将多级泛在的算力进行协同,彻底打破云网边界,促使算力在各方之间流动,将算力从局部资源转为全局资源,构建融合化的ICT资源底座,为各类应用提供灵活、按需、一致的服务体验,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算力不断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数字经济持续向前又进一步加深对算力的依赖,
泰乐菌素是由弗氏链霉菌产生的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但是,泰乐菌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引发了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细菌耐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泰乐菌素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源性食品、畜禽粪便等样品的检测,而关于饲料中泰乐菌素的测定方法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建立简单、准确和可靠的饲料中泰乐菌素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液相色谱分离条
矿山基础勘察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矿山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岩土体分布及性状的复杂程度,通过岩土勘察对矿山安全等级、场地及地质复杂程度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并基于地质勘察结果合理的安排矿山基础施工。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地质勘察与矿山基础勘察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了现代矿山基础勘察要求、任务及特点;第三部分阐述了地质勘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第四部分探讨了基于BIM地质勘察模型在现代矿山基础勘察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采用LC/MS技术对益气清热膏冻干粉及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探寻其起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益气清热膏冻干粉及其含药血清进行主要成分鉴定,采用Xcalibur、Metworks和Mass Frontier 7.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成分裂解数据库对质谱峰进行指认,最终确定鉴定成
算力网络融合了多区域、多层级的算力资源。针对面向用户差异化需求下全域大范围多层次算力资源的弹性灵活调度问题,设计了一个算力网络资源协同调度平台。针对差异化业务需求,该平台可以形成多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算力资源调度策略以及算网资源协同调度策略,实现资源的自动最优分配。同时,该平台能够自动发现、纳管算力资源,并基于新的资源池情况实现分配策略的自动调整,实现用户无感业务扩缩容,以此弹性调度算力资源。
川藏铁路规划设计中存在大量深埋山岭隧道,受线路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需要穿越多条走滑活动断裂,而断层错动作用引发的强制位移会给隧道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严重时造成开裂、错台等问题,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关于跨走滑断层段山岭隧道破坏特征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又比较少,这给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鉴于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川藏铁路重大灾害风险预测(41941019)
为实现风-车-桥耦合振动下伸缩缝服役性能研究,协助该类构件的运营期维养与病害防治等工作,首先研究风、车、桥元素特性,基于桥梁动力分析软件BDANS,建立了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系统;其次,为实现风-随机车流作用下斜拉桥梁端纵向位移响应分析,建立了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对风荷载进行了模拟,基于实测交通流数据,建立匹配不同车流量情况下的车流密度-车速模型,并生成考虑轴重相关性的与真实交通流十分接近的随机车
随着城市路网的不断外延外扩,既有高速公路往往成为阻断城市路网延伸、阻碍两侧城区联系和交流的障碍。对既有高速公路路基进行开挖、并将公路改造成桥梁——即“路改桥方案”,是城市道路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主要方式之一。整体桥因不设伸缩缝,不仅可免除伸缩装置的安装,而且具有整体性更好、主梁受力更均匀、行车舒适性更高、可避免后期由于伸缩缝维护和更换对交通中断等诸多优点,成为实现“路改桥方案”的有效手段。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