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依附,通过整体规划合作,共同建设形成的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集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第四极,关键在于发展以城市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分析法和区位熵三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前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变化、优势产业等情况。发现:第一,从2000年到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大致相同,三次产业结构相近,且并未随着产业转移形成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势产业互补;第二,各城市群经济总增量差距扩大,而总增量差距又将影响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地位;第三,各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武汉城市圈第二、三产业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一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环鄱阳湖城市群虽然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但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和发展潜力相对较弱,环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三产业某些部门有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第四,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集中度较高,但区域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优势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采选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等重工业行业;第五,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集群优势主要在住宿餐饮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服务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等方面,但专业化程度并没有特别明显,有待提升。由上可见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由于区域相邻资源禀赋相似,城市定位不清晰,加之行政分割和恶性竞争等原因,存在产业结构重合度高、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集群竞争力弱,产业关联度不够,合作层次低等问题。针对性这些问题,本文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协调、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