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8Fe2-ySe2超导体Fe位掺杂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过100多年全世界范围内对超导电性的广泛研究之后,科学家仍旧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解释高温超导机理。同样,神奇的超导电性也激励着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努力来理解高温超导体。在2008年早期,Hosono小组报道了F掺杂的LaFeAsO中发现了26K的超导电性,这个重要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凝聚态研究领域研究的极大兴趣。我们知道,这类铁基超导体中在费米面存在Fe电子,加上其费米面结构随着掺杂改变很快,从而使得铁基超导体正常态和超导态的性质都不同于传统的超导体。掺杂效应对超导电性以及正常态属性影响的研究为我们探索超导机理和配对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由杂志引起的无序的散射和配对的破坏都与配对对称性紧密相关。因此,在AFeSe-122体系中研究掺杂效应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信息。在本论文中,我们报道了K0.8Fe2-ySe2超导体的Fe位掺杂对超导电性和磁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K0.8Fe2-ySe2超导体对于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Cr,Mn,Co,Zn)其行为有着不同的响应。   1.超导的简介   本章回顾了超导的发现历程,简要介绍了各种超导体。也提及了部分超导体的应用。   2.铁基超导体的简要介绍   本章介绍了当前最热门的铁基超导体相关的研究。列举了铁基超导体与铜基超导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当然,重要的是介绍了铁基超导体的结构与电子态性质。例如,结构和Tc与晶格间距的关系,Tc,Ts,TSDW与掺杂的关系及其相图,Tc与压力和磁场的关系,铁基超导体中磁场和超导共存现象,电阻、磁化率和比热以及超导配对机理。   3.K0.8Fe2-y-xMxSe2(M=Cr,Mn,Co,Zn)体系中Fe位掺杂效应研究   在本章中,我们使用过渡金属Cr,Mn,Co,Zn来研究K0.8Fe2-y-xMxSe2体系中Fe位掺杂效应。我们发现Cr,Co和Zn掺杂强烈的抑制了超导电性,而Mn在掺杂浓度小于等于0.067时却没有降低超导转变温度。电子自选共振测量表明在母体和掺杂的样品中都存在着自旋磁涨落,在Cr-,Co-,和Zn-掺杂的样品中磁拆对效应严重的破坏了超导电性从而使得超导电性被强烈的抑制。另一方面,对于Mn掺杂的情况,Mn杂质并没有破坏库伯对,从而没有影响到超导转变温度Tc值。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与硼、碳、氮形成的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硬度和高熔点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近些年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工业生产对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化学
有限温下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性质是目前粒子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自然界中,宇宙创生之初,整个世界是夸克胶子的世界。而在中子星这样的小型天体内部,也可以实现低温、高密
高效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是D-A共聚物给体材料的合理设计。本论文分别选取10种供体D单元和10种受体A单元,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D、A单元及其相应共聚物的结构和带隙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种高短路电流给体材料P1(PDTG-PT)、P2(PNTz4T)、P3(DPPTT-T)的电子结构特性。通过分析其分子链构象、Bader电荷转移等性质,表明他们是高短路电流有机太阳能电池D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激光为基础的光镊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光镊已经逐步发展为纳米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微粒操控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大量的实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太阳能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为晶硅电池;第二代为薄膜电池;第三代为新概念电池。其中MAPbI3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较长的载流子寿命和较大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等的优点,成为了新概念电池中的研究热点。太阳电池的结构有介观电池和平面异质结电池。其中反型的平面异质结电池因迟滞效应小,可低温制备而备受关注。其中空穴传输层作为电池的窗口层不仅传输空
社会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材料都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热胀冷缩”在造福人类的时候,也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技术应用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设备、仪器及器件通常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