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本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探讨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了解鲍曼不动杆菌Ⅰ型整合子分布情况,并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Ⅰ型整合子的关系。
方法:
1.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89例医院感染患者,对其科室分布、混合感染、耐药性等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和分析。
2.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12项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收集89例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Ⅰ型整合子分布情况。
结果:
1.2007年1月-12月本医院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在总体病原菌中占4.64%(151/325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40例,占4.30%(140/3256)。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37例、分院11例(无法查找病案)、皮肤科门诊3例,89例医院感染科室分布以综合ICU、脑系科(包括脑内科和脑外科)、呼吸科、烧伤科最常见,分别占感染数的28.09%(25/89)、25.85%(23/89)、22.48%(20/89)、11.24%(10/89)。
2.89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涉及7个部位,其中呼吸道占的比重最大,为76.40%(68/89),其次是烧伤和外伤感染创面、皮肤和软组织(褥疮)。与之相应的,分离的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
3.鲍曼不动杆菌混合感染情况普遍,58.67%(52/89)的患者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同时合并另外一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各占50%(26/52)。
4.本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为37.08%(33/89)。(注:多重耐药采用上海华山医院汪复定义,即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均耐药[1]。药敏结果显示除了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保持强大抗菌活性以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它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
5.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预后相对较差。所调查的89例患者,多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住院期间曾经进行过抢救的多达42例,占47.19%;平均住院天数46.42天,最终死亡患者26例,占29.22%,好转49例,治愈仅14例。
6.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抗菌治疗效果欠理想。此次调查发现69.67%(62/89)的临床主诊医师可做到根据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方案,抗菌疗程按照习惯大部分为7~14天,但其中24.19%(15/62)的患者在阶段抗菌疗程结束后(定为第14天),再次在同一部位发现同一菌株。提示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抗菌疗程应该适当延长,建议可按照上海华山医院汪复及解放军总医院蔡少华方案,调整为14~21天[2][3]。
7.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危险因素只有病情(OR=18.86)、人工气道(OR=8.47)、机械通气(OR=6.16)、抗菌药物使用天数(OR=5.41)。
8.实验表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84.85%(33/89),非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为37.50%(21/56),多重耐药菌株及非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X2=18.81,P<0.001),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和Ⅰ型整合子阳性率存在相关性,可考虑将鲍曼不动杆菌Ⅰ型整合子的实验室快速检测作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工具[4].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本次调查期间本院感染比较常见的致病菌,以ICU、脑系科和呼吸科多发,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见,感染患者治疗周期长,致病菌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抗菌效果欠理想,病死率高。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即使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敏感药物,亦应适当延长疗程,否则易导致复发。在1:1配对的病例研究对照中,病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鲍曼不动杆菌I型整合子分布特征明显,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