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已形成的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Ab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石榴皮丙酮提取物鞣质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对Ab ATCC19606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2.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2MIC、1/4MIC、1/8MIC的鞣质作用于Ab 4h、8h、24h、48h后的光密度值;再将上述不同浓度鞣质作用Ab 48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鞣质对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3.分别配制1/2MIC、1MIC、2MIC浓度的鞣质和CIP,将两药单独及联合作用已形成的Ab生物膜4h、8h、24h、48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及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光密度值和菌落数;再将上述不同浓度鞣质作用已形成的Ab生物膜24h,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下,观察鞣质对已形成的Ab生物膜的影响。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干预生物膜相关基因自诱导合成酶基因(Aba I)、生物膜相关蛋白基因(Bap)、粘附素因子基因(Csu E)、外膜孔蛋白A基因(Omp A)的影响。结果:1.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对Ab ATCC19606的MIC分别为1.95 mg/m L、0.50 mg/m L。2.鞣质对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1/2MIC、1/4MIC、1/8MIC浓度鞣质作用于Ab 4h、8h、24h、48h后,对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但在48h时抑制效果最好,且当浓度由1/4MIC增加到1/2MIC时,其光密度值降低达2倍;在鞣质作用48h后,经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观察随着鞣质浓度增大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增强,且1/2MIC鞣质浓度时,荧光显微镜见少量稀薄点状绿色荧光。3.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干预对已形成的Ab生物膜的影响:1/2MIC、1MIC、2MIC浓度的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已形成的Ab生物膜4h、8h、24h、48h后,结果显示单独用药不如联合用药效果好,且联用时以2MIC(鞣质+CIP)作用24h效果最好,其光密度值(0.40±0.17)较空白组(2.20±0.42)下降;菌落计数(12±5)×106CFU/m L较空白组(153±20)×106CFU/m L下降;荧光显微镜下仅见稀薄绿色荧光;CLSM下见大量红色荧光。4.FQ-PCR检测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干预对已形成的Ab生物膜相关基因Aba I、Bap表达上调,Omp A、Csu E基因表达下调。结论:1.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Ab生物膜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其效果增强,1/2MIC鞣质能抑制>50%的生物膜量形成;2.石榴皮提取物鞣质或CIP单独作用对已形成的Ab生物膜的影响效果不如联用效果好,当联用时对生物膜有一定的破坏和清除作用,以2MIC鞣质与2MIC CIP联用效果最好,能清除大部分的生物膜;3.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可能通过影响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Aba I、Bap、Csu E、Omp A)的表达而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外来入侵物种,在几年前这个名词还仅仅为少数科学家所知;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了。也许我们要特别“感谢”一种来自遥远南美的陌生生物——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因为2002
通过对当前社会信息化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意识、能量、信息的思辨等方面。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导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信息内涵,可
应用前景广阔的软件无线电需要一种宽带高速高分辨率的ADC,然而目前这种ADC难于实现。基于此背景,本文在融合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滤波器理论、带通采样定理以及ADC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