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已严重污染水体环境。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 MBR)作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既具有厌氧生物处理的高效性,又具有膜分离的出水水质稳定性,有望实现高浓度进水低浓度出水的双重目标,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城市污水的治理中。鉴于此,本课题组在已有螺旋对称流厌氧专利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外置平板膜组件开发了一种新型外置浸没式螺旋对称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SS-An MBR)(专利申请号:CN201610325276.6)。论文较系统地研究了SSS-An MBR启动期和稳定期的运行性能;构建了SSS-An MBR系统的设计与操作优化模型;探析了膜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启动期和稳定期的运行:a、启动期历时33天,反应器运行稳定、高效,p H在6.78-7.44之间,挥发性脂肪酸(VFA)几乎检测不到,未发生酸化现象,碱度(ALK)在1264.01-1639.64mg/L,VFA/ALK在0.001-0.016,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27%-95.35%,平均去除率85.75%;b、进入稳定期,有沼气曝气状态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均优于无沼气曝气状态。前者有机负荷(OLR)和COD去除率分别达2.28kg COD/(m3·d)和98.24%,均高于后者的2.13kg COD/(m3·d)和97.58%;前者稳定性稍高于后者,前者平均总COD去除率的变异系数(CV)值为0.78低于后者的0.89;c、改变进水浓度对膜出水影响不大:随着进水浓度(COD)的提高,阶段1(平均进水COD=2300 mg/L)SSSAB的出水平均COD(160mg/L)及其CV(0.16)较之阶段2、3(平均进水COD分别为4500和8000mg/L)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出水水质和稳定性有所下降,但膜出水COD及其CV相差不大。(2)SSS-An MBR系统操作及优化模型:反应器体积V、进水流量Q和进水COD浓度X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膜组件面积A与Q之间的关系为(?),可用于指导同类型的An MBR的设计和操作优化。(3)膜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ⅰ、沼气曝气对膜污染影响:a、沼气曝气能够有效延缓膜污染。有沼气曝气运行较之无沼气曝气运行,各阶段跨膜压差(TMP)的增长速率(分别为0.14、1.6和5.5 k Pa/d)均较缓慢,达到相同的TMP时运行周期是无沼气曝气的2倍。前者在膜表面形成密而薄的凝胶状物质,后者在膜表面形成疏而厚的泥饼状物质。b、无沼气曝气时,膜表面总固体(19.03 g/L)较高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沼气曝气时,膜表面S-EPS(89.38 mg TOC·(g VSS)-1)较高及较小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PN/PS)值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ⅱ、进水浓度对膜污染影响:a、膜污染包括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阶段1的缓慢增长期TMP的增速慢、时间长(K11=为0.188 k Pa/d,T=13d);快速增长期TMP的增速快、时间短(K12=4.935 k Pa/d,T=15d);而阶段2、3的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TMP的增长情况相接近。b、改变进水浓度所致的混合液粘度变化对膜污染影响较大: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大,混合液粘度越大,将增加TMP、增强黏附性、削弱曝气冲刷效果和降低絮体的上升速度等;同时总EPS的升高主要由S-EPS+LB-EPS含量的升高引起,致使混合液的粘度也有上升趋势。PN与混合液粘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外,PS及PN/PS的趋势与混合液粘度未发现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