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一直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并始终把改革党的建设方式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前后(1947-1950年),为突破党的发展、建设面临的诸多瓶颈,东北地区党组织率先开展“公开建党”工作,成为全国“公开建党”的“试验田”,所取得的“东北经验”为全国党组织开展“公开建党”工作提供重要借鉴。新中国成立前后,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公开建党”工作,离不开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的相互作用。东北地区“公开建党”的外在动因在于经济处于瘫痪状态,革命政权建设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模糊,还要承担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重任,而河北平山县“开门整党”的经验也为东北地区“公开建党”提供有益启示。同时,党员数量有限、党的基层组织薄弱、党员思想较为封闭等“三大瓶颈”构成东北地区“公开建党”的内在动因。纵向(时间)与横向(空间)是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在纵向上,东北地区“公开建党”工作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进行典型试点,以获取初步经验的试点阶段;然后,各地普遍展开“公开建党”,进入推广阶段;最后,转到对新党员的提高教育上来的巩固阶段。在横向上,黑龙江地区“公开建党”的主要特点是先农村后城市,吉林地区“公开建党”的主要特点是以工厂为重点,辽宁地区“公开建党”的主要特点是先整顿后发展。在主要内容上,东北地区“公开建党”的第一步是公开进行建党宣传教育,在宣传内容上开门见山,在宣传方法上灵活多样,使群众对党建立正确的认识,为“公开建党”的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公开党员身份,党组织公开活动,改变党组织的神秘状态,提高群众对党的认识。再次,在发展新党员上,坚持以成份、觉悟、动机为基本条件,以“自报、公议、党批准”为基本方式,以实现党的领导与群众直接结合为基本特征。最后,东北地区党组织积极开展“公开整党”工作,以整顿党员思想、组织、作风问题为主体,以调整党与群众关系为核心,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前后,东北地区大力开展“公开建党”,具有开创性、透明性和群众性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并贯穿于“公开建党”全过程。通过“公开建党”,东北地区壮大党的队伍,密切党群关系,推动东北革命与建设。同时,东北地区“公开建党”也暴露一些问题,如注重发展党员数量而不重视党员质量,以及发展新党员后缺乏深入教育等问题,说明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