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7日到2010年4月30日,在山西沁源县灵空山林场建设观测塔,用TDP探针对塔周围的不同胸径的11棵油松林木在非生长季的树干液流速率及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研究油松林木不同方位以及轴向、径向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分析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生长季的油松树干液流并没有停滞,正午的峰值逐渐消失,液流主要在夜间进行,最大值为16.11cm/h,最小值为5.109×10-5cm/h,平均值为3.29cm/h。晴天油松树干液流速率曲线按时间顺序呈现出单峰型和双峰型、过度型、多峰型Ⅰ、多峰型Ⅱ和无峰型5种典型情况。阴天则有无峰型和多峰型2种典型情况。并且晴天和阴天的差别比起生长季里晴天和阴天的差别而言没有那么明显。影响油松树干液流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3者都与液流速率既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又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湿度在长时间上和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方位上,清晨最大值在北方,上午到傍晚的最大值出现在南方,其余时间4个方位的液流速率大致相同。各个高度的树干液流速率除了启动和停止的时间都一致外,高位启动增大快,峰值高,峰值持续时间一般,下降也最快;中位启动后增幅一般,峰值一般,峰值持续时间长,下降速度一般;低位启动增大稍慢,到达峰值早,峰值持续时间短,之后一直缓慢下降。论文实测并分析了在山西太岳山油松林木在非生长季的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规律,探讨了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太岳山生态站2005年所做的油松林木夏季的树干液流速率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油松林木树干液流速率全年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