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运行近年来连续取得好成绩,不仅农业生产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而且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首先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推进,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以及加快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其次是各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再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力度,这也必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农业与工业、商业相比,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生产周期长,属于天生弱质性产业,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对农业结构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支持,主要体现在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上。财政支农属于《农业协议》中的“黄箱政策”,也是一国农业资金支持体制中的重要部分,是农业资金最有保障的来源。本文围绕财政支农查阅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在财政支农大的研究背景下,综合考虑了国内外有关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研究成果,又结合我国财政支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泰安市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总结归纳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相关理论;包括财政支农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农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领域以及财政支农的客观必然性。第三章分析了泰安市财政支农的现状。在掌握了泰安市及其农业概况的条件下,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了解了泰安市财政支农投入情况并总结其取得的主要成效。第四章是对泰安市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分析。本章分别从支农资金规模、结构等方面进行绩效分析,通过对泰安市2003年到2012年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的绝对数分析、相对数分析以及支农资金规模对农民增收的有效性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费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的研究发现了泰安市财政支农资金绩效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就改善并提高泰安市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