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有限,需要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实施产业创新政策促进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我国23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政策为样本,将实施的产业创新政策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大类及13小类,研究各类型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路线图,其次对研究对象相关概念进行理论界定,并对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进性阐述,重点介绍了面板聚类分析法及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的运用,然后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活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产业创新发展选定所要研究时间段,建立政策力度评价方法对国家层面及各地区层面产业政策效力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对产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并提出假设,最后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电子信息产业各类型创新政策工具与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并总结本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不系统,缺乏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而制定的政策,大都分散在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创新政策中,并且创新政策内部结构失衡,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大多数,而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太少。第二,三种政策工具类型对产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供给型政策促进作用最大,需求型次之,环境型最小。第三,各细分政策工具中,不同细分的创新政策工具对产业创新绩效影响不同,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人才培养、财政补贴对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较大,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政府采购对产业绩效影响较大,环境型政策工具中金融服务及税收优惠对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较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的相关建议为:首先,专门制定细致的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法律规定,并优化政策工具应用比例;其次,强化供给型政策的主导作用,加强需求型政策建设;最后,增强科技人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金融服务等对产业创新影响较大的政策工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