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牧民培训是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其成效尚存在一定的薄弱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常常采用所谓的“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开展农牧民培训工作,而忽视农牧民自身的经验知识和内在的培训需求。因而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农牧民培训,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加拿大合作的“西藏人民基本生活改善项目”(2001-2007年)在西藏自治区扶贫办、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合作开展的工作中,初步尝试在农牧民培训活动中应用参与式培训的学习原理和模式。参与式培训作为一种外来的新兴成人教育模式,在我国,尤其是在西藏自治区尚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促进其实现本土化进程。笔者通过对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实施步骤及培训效果的研究,着重探索怎样将参与式培训理论和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培训实践相结合,为提升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培训的工作成效提供一种更加有成效的新方法。本论文通过介绍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将研究聚焦在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实施步骤以及效果评估的问题上。第一,根据农牧民培训的特征开发了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流程图,并以个案分析对参与式农牧民培训工作各部分的实施要点加以解析和说明。第二,运用定量研究及质性访谈两种方法,揭示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实施效果和特点。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参与式理论设计的农牧民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农牧户的科学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质性访谈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参与式农牧民培训能够帮助培训教员和参训者构建起自信心和相互信任的有效沟通平台,充分显示出参与式农牧民培训取得的社会效应。结论部分对于参与式农牧民培训在西藏自治区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建议。期望在努力实现西藏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我区各级政府加大对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在实施参与式农牧民培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农牧民群众自身的学习特点,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农牧区成人的学习和发展效果,并要重视情感学习在农牧民培训工作中的应用。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活动,笔者领悟到参与式培训方法利用平等对话、小组学习等手段,实现了对农牧民在自我发展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赋权,帮助农牧民逐步建立起主人翁意识、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实现农牧区经济和农牧民自身的共同协调发展。因而笔者认为参与式培训方法在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培训工作中大有可为,必将会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