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医药治疗瘿病效果较好,较现代医学有明显的优势。古代医家对瘿病有丰富的辨治经验,值得进一步挖掘。通过对晋代至民国时期瘿病内治方药的研究,探讨瘿病的辨治规律,以期对临床有指导价值。 方法: 将《中华医典》作为研究工具,检索从晋代至民国时期的瘿病相关文献资料,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校对、对相关方药进行规范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并在办公软件Exce l2007中建立“瘿病治疗方药数据库”。筛选出方药数据库中的高频药物,采用办公软件Exce l2007对每味药的频数、频率及每类药的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Statistics21.0对高频药物数据库进行聚类分析,以推断古代医家治疗瘿病的用药特点。 结果: 1.海藻、昆布和酒的频数远高于其他药物,尤其是海藻和昆布; 2.软坚散结药的频数最高,然后依次为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清热祛湿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温通阳气药频数最低; 3.聚类分析最终形成5个聚类:C1包括黄芩、黄连、柴胡、防风、桔梗、天花粉、连翘、贝母、夏枯草;C2包括川芎、青皮、当归、白芍、生地黄、生甘草、人参、茯苓、陈皮;C3包括羊靥、猪靥、海带、木香、海螵蛸、肉桂、干姜;C4包括杏仁、牛蒡子、木通、大黄、炙甘草、白蔹、诃子、射干、枳壳、生姜、槟榔、小麦;C5包括神曲、白矾、松萝、通草、龙胆草、半夏、海蛤壳、酒、海藻、昆布。 结论: 1.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时最常使用的药物是海藻、昆布和酒; 2.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最注重软坚散结法,其次为养血活血法、化痰散结法、清热祛湿法、清热解毒法、理气散结法和益气健脾法,温阳散结法使用较少; 3.聚类分析最终形成的五类药物中:第一类药物有祛风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化裁后适合于风热痰阻型瘿病;第二类药物有补气养血、活血散结的作用,化裁后适合于气血亏虚型瘿病;第三类药物有温阳散结、化瘀消瘿的作用,化裁后适合于阳虚型瘿病;第四类药物有理气化痰、解毒利咽的功效,化裁后适合于气滞痰凝、热毒壅结型瘿病;第五类药物有清热祛湿、化痰散结的作用,化裁后适合于湿热痰阻型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