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围手术期脑卒中是临床上出现的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一般是多种危险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相对少见,一旦发生,对患者将带来严重后果,处理非常棘手。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一般成年人相比,可能存在更高的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然而,目前尚无权威文献对我国相关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国际上也缺乏有效的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评估体系来指导临床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对陕西省人民医院近2年来各类型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进行统计,并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分析其相关的常见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医师对相关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改善老年人围手术期患者的预后。方法:该研究经过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调取陕西省人民医院的病案室电子信息库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所有老年患者,根据卫生部手术分级分类目录和相关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事件的诊断标准,按照术后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有或无,将所有在病案首页信息第二面“手术、操作栏”中的老年手术患者(年龄≥60岁)分成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组(病例组)和非事件组(对照组)。采用普查的方法将所有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形成病例组,按病例组同期同种类手术中,围手术期未发生脑卒中患者以1:5匹配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形成对照组,构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作为分组方案。收集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输入SPSS22.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统计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查重、纠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在满足统计学方法所要求的正态性前提下,计量资料所有数值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而对于计数资料,首先采用χ~2检验,即两组间的单因素分析,以进一步筛选出与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因变量即为是否围手术期脑卒中,该类变量即称为二分类变量。然后,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各项危险因素纳入到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多变量模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以向前最大拟然比法进行变量筛选,最终,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26973例患者进入初筛,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59例病例组,按病例组中同期同类型手术匹配的1:5进行随机抽样法筛出对照组295例。2.该院老年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的总发生率0.22%,其中单纯脑梗死(51例)占86.4%,单纯脑出血(4例)占6.8%,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3.4%,脑出血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3.4%。该院老年围手术期脑卒中术后死亡患者(5例),其死亡率8.5%。3.该院老年患者发生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的手术包括:心血管系统(20例)占33.9%;神经系统(14例)占23.7%;泌尿系统(15例)占25.4%;耳鼻喉科(5例)占8.5%;骨科(2例)占3.4%;呼吸系统(2例)占3.4%;血液系统(1例)占1.7%。4.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1);既往卒中史/TIA史(p=0.000);房颤病史(p=0.02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p=0.020;OR=5.35;95%CI:3.48-18.20);既往卒中史/TIA史(p=0.000;OR=7.825;95%CI:2.164-42.570)。结论:1.该院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的总发生率处于目前国外研究结果的低位水平,其中与国外一致的是,围手术期脑卒中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出血性脑卒中相对少见,而且涉及心脏、神经系统手术的患者,其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但是,与国外不同的是,泌尿系统手术发生围手术期脑卒中亦相对较高。2.在单因素分析中,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的年龄、既往卒中史/TIA史、房颤病史均存在统计学差异;3.高龄和既往卒中史/TIA史是发生老年围手术期脑卒中事件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