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是世界性优质栽培饲用植物,在长期育种筛选过程中,苜蓿品种具有多样稳定的生长型的分化。深入了解不同生长型苜蓿在生长、生产、生殖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的差异,可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轴根型(公农1号)、根蘖型(公农3号)和多叶型(8920MF)三个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不同生长型苜蓿为研究对象,连续三年开展了相同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生长型间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数量特征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不同生长型苜蓿在种植当年,营养枝数量及其生物量均为指数函数增长规律,叶片数量为二次多项式变化规律,叶片生物量为线性函数增长规律;三年间不同生长型苜蓿营养枝数量在种植当年和第二年的开花期均差异显著,营养枝生物量则在三个年度均差异显著,并均以轴根型(公农1号)最高。叶片数量仅在种植当年差异显著,叶片生物量在种植当年和第二年差异显著,也均以轴根型最高。(2)不同生长型苜蓿在种植当年,生殖枝数量均为对数函数增长规律;第二年开花期,生殖枝数量多叶型最多,花序数量轴根型最多,并且不同生长型间均有显著差异;第三年开花期,生殖枝数量在不同生长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成熟期荚果数量则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轴根型最高,多叶型最低。在不同年度的结荚期和成熟期,生殖枝生物量分配比例轴根型和根蘖型显著高于多叶型。(3)不同生长型苜蓿在构件生长中,随着植株高度增加,枝条与叶片数量及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均呈幂函数增加,荚果数量及其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加;随着分枝数量增加,叶片数量及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幂函数增加;随着叶片数量增加,花序、荚果数量及其生物量、茎生物量均呈线性函数增加,叶片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幂函数增加。(4)密度处理的三年试验表明:密度对苜蓿植株高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单位面积分枝数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降低,三个年度的分枝数量均依次显著减少。密度对单位面积苜蓿花序数和花序的花朵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第二年,轴根型和根蘖型以株行距30cm×30cm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多叶型以株行距40cm×40cm处理的最高,整体上,轴根型和根蘖型显著高于多叶型;第三年均以株行距60cm×60cm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根蘖型显著高于轴根型和多叶型。(5)施肥处理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时期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单位面积荚果数和种子千粒重有显著的效果,6月下旬施肥较5月下旬施肥使当年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6.75%和6.80%,第二年单位面积苜蓿荚果数提高了28.84%。磷肥240 kg/hm2较120 kg/hm2,两年平均种子产量、发芽率、花序的荚果数、荚果的种子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29.50%、13.98%、24.31%、12.28%和7.09%。与氮肥和钾肥相比,磷肥的效应最大。(6)施用微量元素处理试验表明:钼元素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单位面积荚果数和种子千粒重的效应均最大,锌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花序的荚果数效应最大。施肥时期对苜蓿荚果的种子数效应最大。(7)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下,三个生长型苜蓿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构件的数量特征和生产特性的季节生长规律完全相同,各构件之间也均具有较稳定的相互关系,但在数量和生产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呈较稳定的变异性。其中,轴根型苜蓿营养生长与有性繁殖的数量和生产量具有明显优势。以上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苜蓿新品种定向培育、苜蓿生产品种选择、饲草生产和有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