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诺瑟姆曲线发展规律,城镇化可大致归纳为初始、加速和稳定三个发展阶段[1]。其中,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化率介于30%-70%,城镇规模呈现强劲的扩张态势,机械增长取代自然增长成为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第二产业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基本界定了一个国家城镇化及城镇群的主要特点。2011年中国内地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城市主导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后段。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50%-70%阶段是由“量的增长”变为“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社会的来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在这一历史拐点,有必要对50%-70%阶段的发展之路进行审慎思考。综观中外,虽然不同的国家性质(国体)、政治体制(政体)、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的国家与地区,其城镇化路径与进程大相径庭,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城镇化这一历史趋势,也存在一定超越形式的共性。城市的本质是要素的空间集聚。其中,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无疑是量化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人口空间集聚作为研究重点,选取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排名均在全球100名之前、城镇化率超过70%的国家作为考察对象,截取城镇化率30%、50%、70%三个典型节点,对其人口空间集聚过程及背后的城镇空间发展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系统论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考察,而后介绍了论文的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城镇化的内涵进行理论分析与解读,对城镇化的定义、普遍发展规律及集聚与分散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第三章对基础数据与分析方法做详细说明,界定了数据分析对象并对数据资料来源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第四章就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横向比较,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高度城镇化国家的发展进程,从城镇化阶段特征、省际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演变、省际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演变三个方面揭示其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指出空间集聚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第五章着重探讨空间集聚背后的城镇发展策略及其内部差异,对比其对城镇空间结构指引与人口疏导方面的成效。目前基本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可分为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两个类别,采取了或自由放任或积极引导的城镇发展道路,其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也不尽相同。第六章探讨中国城镇化50%-70%发展阶段路径选择,就人口空间集聚及中等收入阶段的必然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基于国际比较得出城镇化过程中空间集聚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中国在城镇化50%-70%发展阶段应尊重普遍规律,做好准备以迎接人口进一步空间集聚的现实挑战;同时更应关注高度城镇化国家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分异现象,正视中等收入阶段的必然性,运用综合的政策手段应对空间集聚带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