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解线切割加工采用金属丝作为工具阴极,基于电化学阳极溶解的原理,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将工件按设定轨迹切割加工成形。本文针对电解线切割加工中电解液更新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高速旋转的微螺旋电极强化加工间隙传质,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电解加工电极反应过程,结合电解线切割加工工艺特性,分析总结了微细电解线切割加工传质受限的原因;分析了不同状态下电解切割加工间隙内电解液传质、传热过程,建立了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加工间隙流场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旋转微螺旋电极能够促进加工间隙内电解液轴向流动,随着电极转速增大,传质效果增强。(2)根据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加工试验需求,改进完善了试验加工系统;该加工机床能够实现高分辨率低速直线进给、高精度回转;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平台开发了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加工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短路检测与保护等功能。(3)开展了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加工试验研究。在3 mm厚的06Cr19Ni10不锈钢材料上进行加工试验,对比分析了电极转速和电极结构形式对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电极转速可以提高电解切割加工效率,最大进给速度可达8μm/s;采用微螺旋电极相比微圆柱电极,可以提高电解切割加工精度和加工稳定性。开展微螺旋电极电解切割加工参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脉冲电压、小占空比、高脉冲频率、低浓度电解液、大进给速度,可以减小加工间隙,提高加工精度。最后,采用微螺旋电极在06Cr19Ni10不锈钢材料上加工出阵列微电极、微镂空等复杂微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改进传统哑铃锻炼功能单一的不足创新哑铃设计,实现锻炼多样化,满足全身功能性锻炼的需求.该多功能哑铃通过不同的零件设计与组合实现哑铃、杠铃、弹力绳训练棒,臂力器功
塑性和韧性是反映材料力学性能两个重要的参数,而应力—应变曲线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规律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材料力学性能好坏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工业对各种材料力学
伺服系统中的摩擦力严重影响着执行机构的运动控制精度,因此开展摩擦力补偿的研究,对于提高伺服系统动静态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交流伺服运动系统,在分析摩擦力补偿原理的基础上,对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分析了伺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闭环伺服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模型的建立为dSPACE半实物仿真软件
仙鹤地区位于渤海辽东湾滩海地区,辽河西部凹陷东侧海南一号断层的下降盘,面积约100km~2。本区目前有两口探井,LH11-1-1和时1井。其中,位于仙鹤构造的时1井已在沙一、二和沙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