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就开始了从精英教育向教大众教育的飞速转变。但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融资行为活动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高等育融资渠道单一和规模不足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足,难以合理配置等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面临着融资来源多元化,高效运作融资的需求难以适应新社会环境的挑战,促进高等教育融资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反映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的“投入—产出”动态原则和20世纪80年代的“3E”原则被运用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领域,构建指标体系均围绕着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5E”原则和“投入、过程、产出、影响”动态原则。本文在Michael Leszczensky (2008)、王定讯(2008)、吕炜和王伟同(2007)、Maldovan和Alexandra (2012)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种原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和环境性,同时体现了高等教育事业从获取融资来源、融资投入、融资产出以及融资影响的动态过程,构建了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融资绩效评价体系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范围,政府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管理者,考察高等教育事业的绩效不是从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开始,而是从“源头”高等教育融资开始。因此本文构建的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融资来源(来源额和来源结构性指标);融资投入借鉴邱琪华(2012)涵盖了高等教育融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的投入,且这三个方面本文还融入了对融资投入存量和流量方面的考虑;融资产出不但体现产出的数量,还囊括了对高等教育融资的产出质量方面的要求;融资影响的研究存在一定的探索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高等教育融资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也在构建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是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的特性表现为“多入-多出”的模式,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目前被广泛运用于这种“多入-多出”模型的绩效评价。获取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后,经过严密的数据处理,再用DEA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融资过程的效率。综合绩效评价分三个步骤:(1)高等教育融资的来源-产出效率评价,反映总体的高等教育融资效率评价;(2)高等教育融资的来源-投入效率评价;(3)高等教育融资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后两部分进行的效率评价主要用于寻找导致高等教育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最终获得高等教育融资绩评价效指标体系的实证结论:第一,来源-产出效率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到2011年仍有26.6%的单元存在低效率,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绩效尚有值得改进之处。第二,来源-投入效率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的来源-投入效率是比较高的,高等教育融资的资金使用较为合理,大趋势下来源-投入效率并不是导致来源-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第三,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融资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教学产出存在冗余、科研产出不足。其松弛分析表明毕业生数已经没有提升的必要,但科研产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高等教育融资效率的提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融资影响的分析,本文并没有和高等教育产出部分归结在一起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等教育融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偶然性,高等教育融资的影响很可能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累积形成,也可能需要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产生,所以用当年的高等教育融资情况直接评价长期或偶然形成的融资影响是不合理的。鉴于所获的面板数据,本文选择了PVAR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融资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融资来源与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对人口出生率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善高等教育融资绩效的建议。首先,可以利用考虑税收优惠、社会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和运用“教育金融市场”等方面拓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减少对国家财政融资来源的依赖;其次,应当保持预算管理水平,避免重教学轻科研的偏倚,保证高等教育融资的稳定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运用高等教育融资绩效评价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绩效;最后应当完善高等教育融资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机制的法律法规体制,为高等教育融资创造优良的监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