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效用关系,信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其具有信以为真、信以为值等特点,可以用3I结构模型描述信仰的结构。价值哲学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其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方法、属人性和主体性方法、主体际方法。运用价值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与信仰的本质相吻合,分析更加透彻,具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主要是指当下中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信仰的功利化和世俗化,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弱化,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宗教信仰增速快,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态度消极等。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历史环境原因,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进一步加剧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二是社会成员过分重视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导致主体意识缺失,信仰功利化、世俗化。三是社会成员重视自身“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娱乐化”生活方式代替精神生活的构建,导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弱化。四是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认同感下降。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成员过分关注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五是社会实践层面存在不足,宗教和封建活动“乘虚而入”。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不足、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价值客体效用关系的发挥,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心不足。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问题,主要应当做到: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增强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心。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呼唤社会成员主体意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整合,引导信仰回归。三是注重精神世界建设,引导精神生活健康发展,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硬件”“软件”携手并建。四是缩小不同阶层差距,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感。解决社会问题,强调社会对个人社会价值的肯定。引导社会评价标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慰藉作用。六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党员作用。七是创新宣传和教育方式,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成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