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y1AC/SCK抗虫基因水稻对稻飞虱及蜘蛛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9年7-9月在福建省寿山国家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试验基地,以转(cry1Ac+SCK)基因抗虫水稻(Ⅱ优科丰8号)及对照非转基因水稻(Ⅱ优明恢86)为材料,田间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稻飞虱种群及捕食性天敌蜘蛛群落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Ⅱ优科丰8号对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和飞虱若虫)种群动态总体无显著影响,仅褐飞虱种群和飞虱若虫数量分别在9月10和9月25日显著高于对照田;Ⅱ优科丰8号稻田蜘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丰盛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总体略高于对照田,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同年,在室内通过对褐飞虱人工饲养和拟环纹豹蛛喂食试验,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褐飞虱及其天敌拟环纹豹蛛的上行效应,结果表明,取食Ⅱ优科丰8号的褐飞虱,除体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显著高于取食Ⅱ优明恢86的褐飞虱外,其他如若虫发育历期、羽化率、雌虫比例、短翅率、寄主嗜好性、产卵选择性、波动性不对称、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酶活力指标均无显著差异;Ⅱ优科丰8号经褐飞虱营养链传递对拟环纹豹蛛雌蛛头胸部长度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而其他如若蛛发育历期、成蛛鲜重、腹部长度,雌蛛比例、存活率、波动性不对称性、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酶活力指标则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II优科丰8号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基本无影响,且不会通过食物链的联动效应对非靶标捕食性天敌——蜘蛛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会议
间接电解法处理硫化氢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灵活,费用低廉,以及容易处理高浓度的硫化氢,但所得的硫磺颗粒细小且在溶液中呈絮状难以分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探索在吸收溶液中加入
以从国外引进的9份芫荽和1份国内泰国抗热香菜为供试材料,与地方品种“五原”芫荽对照,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国内栽培的芫荽品种。结果表明:Ames19089、Ames249
本研究室于2002年开展水稻分子育种工作,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将玉米DNA片段导入水稻种胚中,获得了一批表现玉米性状特征的突变体,经多代筛选,性状已基本稳定。挑选4种具有明显玉米性状(气生根、紫色叶鞘等)的水稻株系作为实验材料,编号分别为:08-7-114-11-2-2、08-7-131-1-1、08-7(+2)-131-5-2、08-7(+2)-135-2-1-2-2。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