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督察专员区专署制度,系国民政府在地方行政上所推行的重要行政制度。其行政层级处于省府和县级政府之间,以辅助省府推行政令为名。这一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脱胎于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的推行既有社会人事背景的影响又存在对于历史的承续。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该制度对控制地方政权和左右地方事务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能量。从地方档案中可以看到专署并非只是“上传下达”的文书传递机关,更多的是兼具了地方治理的角色,甚至很多时候并不通过省府而直接干预地方行政事务。在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这一机构的设置层面上,国家政权通过该层机构顺势掌握了地方的信息。从这一方面来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设置,体现出国家权力向地方渗透的表象。这与学界一贯所关注的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内卷化”有了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地方行政专署运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权是如何一步步将本属于地方基层的权力的事务权收回到国家主导的范围内。本文将从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视角来审视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通过借助地方保存的民国专署档案中所记载的专署在地方的活动情况,进一步思考专署在地方的活动场域。通过专署对地方管理的活动,实态考察介于省县之间这一中层机构对于地方社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与以往从法理层面探讨专署设置概况不同,主张从专署实际运作中探究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将把研究对象限定于设置在南充县的四川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过个案的研究来揭示专署所代表的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之间博弈的精彩图景。本文的概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史观。行政督察专员区专署制度的创设,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此问题上,本文所主张的一个观点便是专署实为中国历史上朝廷“治官之道”的延续。通过对该制度的历史渊源做一梳理和回顾,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重点论述国民政府时期的专署制度打下厚重的历史背景。第二,实证性研究。有历史背景的铺垫,便将引入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四川第十一区督察专员公署。从设置于南充县的四川第十一区督察专员公署创建的过程以及专署内部概况入手,对十一区督察专员公署作整体的论述和梳理,以资比较不同地区间专署设置情况的不同。第三,专署在地方上的实态运作考察。即通过对专署档案的运用,来审视第十一区督察专员公署如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其他事务方面对所辖各县进行管理。根据地方档案中的记载,县政府与专署无疑是处在一种微妙的网络关系中。县政府想要拥有更多自主权力,但又必须事事上呈专署。专署意欲控制地方县政,却又只能借助省府背景作为实施的依据。从表面看,县政府事事秉承专员下达的命令,但在实际中,县长更多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历史学、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中,地方档案的运用是本文较有特色的地方。即利用南充市档案馆馆藏《四川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档案》,将专署纳入到地方治理的研究范畴。经过分析专署在地方行政层级、治安、司法及文卫等诸多事务上的具体运作,进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的主旨:专署虽为省辅助机构,但在地方社会上的管理上具有很大的权力。它对于地方社会的影响并非浅显可见,更多是通过一种隐性的手段,如专员的身份、专署监察各县的职权等来控制地方各县行政事务。除此之外,专署与省县之间并非出经常处于一种冲突的关系中,更多时候,专署对县有较大的自主权,会根据事情的轻重决定是否上呈省府。总之,专署在省县之间,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缓冲地带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