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技术简称CAD/CAM,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设计、物体质量特性计算等众多领域。1985年法国科学家Duret第一次成功地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技术应用于口腔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口腔临床固定义齿方面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CAD/CAM系统,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由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复杂性,牙列缺损的种类很多,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方法又非常灵活,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可摘局部义齿CAD/CAM系统问世,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支架CAD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CAM的研究较少。国内有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只是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临床实验。本研究将CAD/CAM技术初次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临床,旨在探讨在临床牙列缺损患者模型上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口腔临床的可摘局部义齿CAD/CAM技术奠定基础。第一部分临床牙列缺损患者牙颌模型三维数据的获取及处理材料和方法:选择临床上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KennedyⅠ类上颌牙列缺损患者一例,对患者的牙列缺损模型、与其咬合匹配的对颌模型进行三维光栅扫描仪获取三维数据信息。结果:建立了具备良好咬合匹配关系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可以全方位任意旋转、放大、缩小。结论:建立的牙列缺损患者数字化牙颌模型为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铸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材料和方法:在上颌牙列缺损患者牙颌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运用Catia、Geomagic、RapdiForm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各部件,包括卡环、腭板、加强网、连接体等的三维数字化建模,并连接组合成铸造支架三维模型。结果:运用通用工程软件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完成与模型完全密合的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可全方位地旋转、放大和缩小。结论:提供了一种临床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三维建模的新方法,为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三维设计软件及其计算机辅助制造打下了基础。第三部分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铸型的计算机辅助制作研究以及支架临床试戴材料和方法:将保存为STL格式的三维支架实体数据模型导入SLA快速成型设备中进行激光快速原型制作。对获得的环氧树脂支架铸型进行常规包埋、铸造形成钴铬合金支架。结果: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完成的环氧树脂可摘局部义齿支架铸型,表面光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脱模铸造后获得钴铬合金支架能在患者口内顺利就位,与口腔组织密贴,固位稳定性良好。结论:提供了一种临床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制作新方法,为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