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农民工个体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城乡分割制度藩篱的逐渐破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工数量激增,农民工群体不断的发展壮大,他们为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培训项目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那么政府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效果究竟如何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理论上政府培训对劳动者具有激励作用,能够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进而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但政府培训究竟在多大程度下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尚缺乏具体的经验证据。本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部分的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内生转换模型通过在政府培训参与决策不可观测因素和就业质量不可观测因素之间构建相关性,解决基于不可观测因素产生的自选择问题,同时,内生转换模型还能够考虑参加政府培训与未参加政府培训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异质性,其估计结果更具一般性。研究发现,如果忽略政府培训参与不可观测影响因素和就业质量不可观测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将会明显低估政府培训在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上所发挥的作用效果。反事实的处理效应估计结果显示,参加政府培训农民工与其未参加政府培训时相比,月收入增长8.05%~10.61%,周工作时间减少14.95%~17.31%,获得稳定就业的可能性增加了 52.07个百分点,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可能性增加约42.15个百分点,就业质量指数提升了 0.47~0.88倍。处理效应的估计结果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和模型设定后,依然稳健。异质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培训对收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且对老一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缓解作用要强于新生代农民工;政府培训对低教育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稳定性和养老保险参保率的促进作用强于高教育农民工群体。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培训能够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缓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状况、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和保证农民工就业福利的获得,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因此,政府在财政上需要继续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扩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农民工中的覆盖率,使更多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在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开展更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应不断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培训形式,提升技能培训的效率,从而能够通过精准高效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工突破人力资本瓶颈,适应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