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正处在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能否实现。分析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差异,并基于此了解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及其成因,对于顺利的完成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定义,结合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口径,将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为公共投资支出和民生支出。根据这一分类,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其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角度详细的讨论了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原因。首先,在假定地方政府为仁慈型政府且初始禀赋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政府官员所面临的激励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财政竞争与“标尺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产生差异。此外,在放宽仁慈型政府且初始禀赋相同的假设后,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仍旧存在。最后,以1999-2016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标尺竞争以及地方政府官员努力程度等因素对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差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