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血病宿主体内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以过表达Notch1胞内段(ICN1)的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为模型,研究白血病宿主体内正常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数量和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进一步分离白血病环境中的正常造血细胞,通过竞争性骨髓移植(cBMT)评估白血病环境对残留的正常HSC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并在HSC/HPC水平研究白血病环境中正常造血组织减少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结果成功构建小鼠T-ALL模型,发病率为100%。实验发现白血病环境中HSC/H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造血细胞CFU、CAFC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但白血病环境对正常造血细胞的寿命无显著影响。在转录水平,白血病环境中正常HSC/HPC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变化使HSC/HPC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且自我更新相关基因以上调为主;白血病环境中残留的正常造血细胞(CD45.1)在cBMT中具有显著生长优势。结论1.白血病环境并不缩短正常LKS的生存时间,但直接抑制正常HSC/HPC增殖。2. HSC在白血病环境中增殖能力受抑,但仍能保持其自我更新潜能。3.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白血病环境对HSC和HPC的影响不同。在移植后72小时内,白血病组HPC出现一过性扩增,由于HSC的增殖潜能受到抑制,HSC不能充分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HPC补充HPC池,导致了HPC耗竭,从而引起终末分化的成熟细胞减少。4.白血病环境在基因转录水平影响HSC/HPC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自我更新相关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