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的核心文化是经学。伴随着汉王朝的衰落,被儒学大师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天命观”而形成的“灾异说”进而发展为反动的谶纬之学,今文经学所衍射的经学语境也式微了。经学语境的高涨诞生了“铺彩摛文”、“闳侈巨衍”的汉赋,经学语境的式微却也成就了温柔敦厚、哀婉感伤的《古诗十九首》。它是汉末文人在经学语境的式微中经痛苦反思,对精神家园重新构建的最强音。在进与退,独善与兼济,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的两难境地中,调谐整合自己的心性,以孔子的“和”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要求回归到先秦儒家既注重个体尊严,又注重经世济俗的正统儒家思想。同时,《古诗十九首》也反映了汉末文人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嬗变,他们开始追寻先秦儒家把人置于万物之上来思考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为出发点的审美意识,阐释了汉末文人审美的回归。 《古诗十九首》作为痛苦心灵的真实写照,是汉末文人精神回归所营就的灿烂。这种精神的回归平衡了文人对内外两个宇宙的把握,对后世中国文人“外儒内道”的人生哲学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启示。这种精神的回归形成了中和的审美意识,对后世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怨而不怒”的特征,成为后世“温柔敦厚”一派诗风的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