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前程序分流机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迅速增长提升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发展过程中地域及城乡贫富差距的加大和相关社会保障措施的缺失,也导致了社会纠纷的日益增多和刑事案件量的增加。刑事诉讼活动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的维护,对诉讼资源的要求很大,但是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司法资源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有效的处理案件来缓解司法系统的压力成为当今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法治国家兴起了刑事审前程序分流制度,刑事审前程序分流制度主要是指在侦查或起诉环节中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案件做终止诉讼的处理,并施以非刑罚性处罚,从而不再提交法庭审判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来对案件分类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更是提高了诉讼效率,在保护人权上也有积极意义。这一制度对于解决我国不断增长的犯罪率和有限的司法资源之间的矛盾更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也体现了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进行的诸多修改为在我国构建刑事审前程序分流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本文旨在通过对刑事审前程序分流制度在域外的实践和我国现有司法实践的考察,结合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在我国构建这一制度提出设想。在构建我国的刑事审前程序分流制度的过程中,应赋予侦查机关程序分流权力;优化酌定不起诉制度;完善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健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通过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和监督制约机制,最终达到公正和效率的统一。
其他文献
首次销售原则是版权法领域的重要原则,在平衡版权与公众使用作品的权利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品实现了数字化,相应的作品的载体及
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从1935年开始,以《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为标志。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推行的诸多措施中,惟有社会保障制度从创立至今,依然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
1990年代初,我30岁开始了自学摄影并尝试拍摄照片。当时处于懵懂误撞与激扬狂热的高烧状态,逐渐地便有了更高理想的期待与追求的愿望。却苦于摄影资讯的匮乏与自身生存环境的局限,迫切渴望能有个把摄影高人的际遇与点拨。彼时我可以从有限的中国摄影报刊杂志中,多少了解到陕西摄影群体的“西北风”名号。堂?吉诃德般的一帮关中汉子,犹如屹立四方城墙上迎风呼哧的一面摄影大旗,摇旗呐喊,擅拍能写,运动的声势和动静颇大
民法的渊源作为民法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属于民法基础理论的范畴,但学者们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更多以描述为主。这样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位于民法理论大厦的根基之处,没
在美国行政法体系中,制定非立法性规则(non-legislative rulemaking)是一种重要的行政决策手段(policymaking tool)。作为行政规则(rule)的一种,非立法性规则旨在向社会公众公布行政机关对特定法律的解释与对特定事项的政策,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鉴于非立法性规则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非立法性规则在制定程序和司法审查中加强法律规制成为美国各界的共识。在程序规制方面
学位
由于下午第一节课特别多,为了尽量减少学生下午上课迟到,我在开学时就向学生提出要求:不管谁上课迟到,包括老师在内,都要惩罚唱歌或讲笑话等。没想到惩罚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