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发展的基础,二战后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出现了沙尘暴、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锐减等环境问题。在全球环境变化日益突出和人类活动愈加频繁的大背景下,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将生态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干旱区的生态平衡体系逐渐被打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新疆是中国最大的干旱区,是生态环境最为严酷和脆弱的地区。本研究以新疆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形成机制的角度出发,选取13个自然社会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新疆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分析了其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新疆整体处于中生境敏感-低生态健康-中人类干扰状态,生境敏感指数由北至南递增,生态健康指数由北至南递减,人类干扰指数由山地生态系统向绿洲山地生态系统递增、由绿洲生态系统向荒漠生态系统递减。研究表明新疆先天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人类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干扰,为了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必须对生态系统进行维护,适当控制人类活动,降低人类干扰程度。 (2)新疆整体生态安全指数为0.33,属于中生态安全等级,处于临界状态,表明新疆生态环境尚能维持其基本功能,若正确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实施,生态环境趋向积极状态,相反,过度的人类活动或不适当的保护措施实施,会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整体上来看,新疆不安全区域高于安全区域,北疆生态安全高于东疆和南疆,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程度最低。南疆和东疆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尤其是荒漠生态系统。 (3)新疆各个地区生态安全影响因子不同。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是由城市化率、人均GDP、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等自然社会因子共同影响,五家渠市、伊犁州直辖市县、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区的生态安全受化肥农药施用量、人口密度和节水灌溉面积等农业因素影响较大;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区的生态安全受人均GDP、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量等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区生态安全受干燥度指数、降水量、能源消耗量和水资源承载力等资源因素影响较大。 (4)制约新疆生态安全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为水资源承载力,其他主要因素为节水灌溉面积和造林总面积、能源消耗量、降水量、人口密度。因此,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扩大林地面积、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新疆生态安全重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