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边缘计算中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是一种在网络边缘配置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新兴计算范式,弥补云计算的不足,为攻克设备计算和存储资源受限无法满足新兴应用计算需求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引起国内外相关业界的高度重视。设备通过计算卸载将计算密集型应用传输至边缘服务器执行,满足业务计算和低时延需求。然而,相比于云计算中的计算卸载,MEC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因此,在MEC的计算卸载中需要协调多用户之间的卸载,利用有限的MEC计算资源和基站(接入点)通信资源更多地满足用户的计算请求,提高计算服务质量,这为MEC中制定准确、有效的资源管理方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为MEC计算卸载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移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有限的MEC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用户的计算卸载需求,特别是当计算任务数量不断增加,MEC的资源瓶颈将会日益突出。基于此,充分协调云计算和MEC之间的计算资源,设计高效的云和MEC协同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案,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紧扣MEC中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从基于MEC的资源管理方案入手,揭示计算卸载决策和资源分配联合优化的重要性,设计面向多接入点多用户MEC系统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方案。其次,立足于计算任务可分解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两层异构网络频谱共享中的部分计算卸载问题。接着,探究MEC和云计算协同带来的性能增益,研究异构网络中的三层融合计算卸载和资源优化方案。最后,将移动网络场景中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研究进一步扩展至面向车联网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多接入点多用户MEC系统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多接入点多用户MEC系统中的计算卸载面临由负载失衡,以及有限计算和通信资源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低卸载效率和高成本问题。模拟无线接入点的选择作为卸载决策,基于计算卸载策略分析接入点的负载失衡问题。针对多用户之间对有限计算和通信资源的竞争问题,提出计算资源、传输功率和带宽限制下的资源合理分配。将多接入点多用户MEC系统的计算卸载问题建模为一个受约束的成本最小化问题,并提出由计算卸载博弈和资源分配共同组成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方案,以解决该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获得最优卸载策略,实现计算资源、传输功率和带宽的合理分配。仿真结果揭示资源共享与计算卸载决策联合优化的重要性,并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多接入点的负载不均衡以及多用户间的资源竞争问题,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成本。2)两层异构网络中频谱共享的部分计算卸载。从异构网络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部分计算任务卸载可降低任务执行时间的角度,提出两层异构网络中频谱共享的部分计算卸载模型。基于提出的模型,首先分析部分卸载中,计算任务可卸载部分与任务完成时间的关系,获得最优卸载比例,进而提出一个速率优化问题。然后,针对优化问题中宏基站与微基站共享频谱带来的严格干扰约束,提出基于优先级的功率分配方案和基于迭代搜索的功率分配方案,实现最优的功率控制和干扰管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满足宏基站干扰约束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任务完成时延。3)异构网络中三层融合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在MEC为大量设备提供计算任务处理服务的场景中,计算资源受限和可扩展性差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此,基于异构网络设计一种联合考虑本地端、边缘端和云端计算资源的三层计算卸载框架,通过云计算和MEC的资源协同利用,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计算卸载服务。在此基础上,联合考虑异构网络中宏基站与微基站的协作,提出一个计算卸载优化问题,旨在实现系统成本的最小化。此外,为了解决该高耦合高复杂优化问题,设计一种成本有效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方案。提出的方案联合优化传输功率和计算资源分配,同时通过将原优化问题转化为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并结合半正定松弛和随机化获得卸载决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计算需求,而且能够显著改善系统性能。4)车联网中云边协同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车联网作为MEC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部署MEC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车辆运行自动驾驶等低时延需求应用提供保障。基于该场景,研究车联网中云边(MEC)协同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考虑到车载应用具有更加严格的延迟约束和车辆在卸载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设计可容忍延迟约束、计算资源成本和标准化因子共同组成的效用函数,以衡量不同计算卸载决定下车辆对于完成计算任务的满意度,并且提出一个系统效用最大化问题。为了解决该复杂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协作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优化方案,将计算卸载决策和计算资源分配同时优化,有效降低任务处理时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提高系统效用和降低任务处理时延方面具有高效性,同时可以较好地满足车辆计算请求。
其他文献
学位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综合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集装箱铁水联运结合了集装箱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多重特点,能够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降低排放、减少污染。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性改革,进港铁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公转铁”的趋势越发明显,我国铁水联运也进入高速发展期。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依靠完善的基础运输网络和先进的装卸转运设备,还需要科学的集装箱集疏
安全是轨道交通向前发展的先决条件,列车安全是轨道交通安全最关键的一环。轮对轴承起着支撑列车的关键作用,是列车的核心部件,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轮对轴承健康状态实时在线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轮对轴承的故障对于保障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现有的列车轮对轴承监测技术仍旧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为了保障列车轮对轴承的实时在线监测,本文从轮对轴承振动数据感知和健康状态的识别设计研究思路和框架。首
跨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老年教育要运用均衡化思维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老年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相对于当前现实存在的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差异过大而提出的发展模式。老年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保障机会均等、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脉络,在"时间-空间-技术"维度框架上注重老年教育均衡化实践的动态性、生态性和能动性,以保障老龄群体终身学习权建立政策目标,以扩大老年教育服务
运营速度200 km/h的中速磁浮是一种服务于城市圈内大流量、高密度客流的新型轨道交通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提升中速磁浮商业运营竞争力,需要在规划和运营阶段,以运行效率和运行能耗最优为目标,研究中速磁浮系统运行策略优化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中速磁浮运(运行层)、控(列控层)、电(供电层)3个层次的一体化优化策略(即列车运行图、列车目标速度曲线、直线电机控制策略),使中速磁浮列车高效、节能运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图像与视频无疑占据了数字多媒体数据的主要部分。由于原始的图像和视频的数字表示需要占据巨大的空间,因此,许多的编码算法被开发出来,用来有效地压缩图像和视频,以便于其存储和传输。然而,随着各种数字表示格式以及各种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多媒体信号的存储和传输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三维视频中多视点+深度的表达格式,以提高虚拟视点
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增加了对于地面移动系统的需求,各类无人地面移动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无人地面移动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物资运输、灾难救援军事侦查与作战等众多应用场景。为克服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地形与行走工况,移动系统对地形越障性、可靠性与续航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与传统的轮式与履带式移动系统相比,足式移动系统与地面离散接触的特性带来相对独特的行走特性与移动性能。本文以单自由度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老年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变,是解读老年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政策从初步探索到体系逐渐形成,呈现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式,梳理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文本,审视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逻辑演变,可以发现,老年教育政策的发展受到教育实践定位、宏观制度环境、内生动力机制、教育发展理念、主导强化机制和关键时间节
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三元化合物MAX相陶瓷由于其块体材料所表现出的高温氧化行为、高损伤容限和抗热冲击性等与摩擦学特性相关的特殊性能,使其有望应用于摩擦领域。已有研究表明,典型的MAX相如Ti3Si C2、Ti3AlC2等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与低碳钢盘高速对磨时,摩擦学特性表现优良,这主要与其摩擦面上形成的由Ti和A位元素(Si或者Al)混合氧化物组成的摩擦学薄膜有关。本文利用钛铝碳的A位元素氧化物摩擦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多式联运已成为我国货物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铁水联运依靠低成本、大运量、衔接便利、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多式联运体系的重要环节,同时,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对交通运输总体能耗提出了新要求。铁水转运的作业时效性、有效衔接度、和高效低能耗发展更是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调整结构、转型赋能的重点方向。集装箱铁水联运港站作为联运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其内部作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