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种子休眠是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以保持物种不断延续和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生态特性。其有利于植物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但也给种子检验和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和困难。因此,研究种子休眠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方法便成为种子研究领域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以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皮透水性测定、外种皮抑制物质的提取与生物鉴定、层积过程中激素含量的测定、赤霉素处理以及结合室内发芽试验,对种子休眠原因、休眠解除以及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SOD、CAT等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北美鹅掌楸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好,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 2.外种皮含有抑制物质,不同浓度外种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是引起北美鹅掌楸种子休眠的原因,但对幼苗的高生长和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北美鹅掌楸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IAA、GA3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ZR含量的变化出现波动性,且在种子中的含量很小;而ABA含量在层积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IAA/ABA、GA3/ABA和ZR/ABA的比值在层积过程中表现出上升趋势。 4.北美鹅掌楸种子在裸层积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比较复杂。IAA、GA3、ZR的含量出现波动性,但IAA/ABA、GA3/ABA、ZR/AB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 5.北美鹅掌楸种子中含有抑制物质ABA,这可能是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休眠的解除并不仅仅取决于某种激素的含量,而是取决于发芽促进物质与抑制物质的平衡。 6.赤霉素处理能促进北美鹅掌楸种子的萌发,但不能明显地打破种子的休眠。 7.本研究认为,低温沙藏层积处理180d和裸层积处理120d打破北美鹅掌楸种子休眠的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发芽率分别为88%和90%。 8.北美鹅掌楸种子老化初期(1~5d)SOD、CAT保护酶活性增加,MDA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有所下降;老化后期(5~20d)SOD、CAT保护酶活性迅速下降,MDA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上升。研究表明,老化初期北美鹅掌楸种子具有一定的抗老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