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围绕着市场化、商业化、国际化的目标不断推进,从198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履行人民银行的职能;1993年12月政策性业务彻底从原国有银行中分离出来;1999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2004年,竞争性的银行间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中,极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加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步伐。1996年,作为股份制银行的光大银行引进亚洲开发银行开了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先河;1999年,上海银行向国际金融公司出售了5%的股权,境外战略投资者首次投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美国银行出资30亿美元收购建设银行9%的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随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最终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部分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均向外资敞开了大门。据银监会2007年年报显示,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完成额为220.7亿美元。我国共有25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战略投资者在我国银行业所占份额逐步扩大,其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会逐步加深,因此,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我国商业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是理论部分,对战略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战略投资者的特征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国际战略投资者的特征,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在本章的最后一节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战略投资者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文献。
本文第三章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和以韩国、波兰等国家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提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坚持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权。
本文第四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国的正负效应。积极效应包括:促进银行治理结构改善;提高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促进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促进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利于银行成功上市。负面效应包括:给我国会融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我国商业银行成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跳板;对我国银行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境外战略投资者拿走一部分利润。第二节则分别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分别选取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的发展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第五章即最后一章主要对商业银行和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提出对策建议。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的建议分为两类,首先针对已经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提出合作中的对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注重循序渐进;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以我为主;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并落实;推进双向持股,重点突出合作业务;促进理念和文化融合,形成战略发展合力。其次针对我国大部分尚未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谨慎考虑并慎重选择境外战略投资者;做好财务重组、信息公开,提升外资信心;控制引资比例,合理定价,掌握控制权。最后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提出了政策建议:加强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监管;建立跟踪和评价制度;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规范合作过程;加强外部环境建设;积极培育境内战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