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的变化以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屈光变化的因素。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对30例30眼以确诊为RRD患者进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其中20眼行巩膜外垫压术,10眼行巩膜环扎术。术后每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进行测量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两种手术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采用方差分析检验进行比较,若两种手术方式存在组间差异,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各时间点存在时间差异,则采用两两比较LSD-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测量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眼均完成随访6-12月,视力上巩膜外垫压术组与巩膜环扎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上巩膜外垫压术组与巩膜环扎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0,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眼轴较术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巩膜外垫压术术后眼轴较术前未明显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膜环扎术术后眼轴较术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垂直曲率上巩膜外垫压术与巩膜环扎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4,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角膜垂直曲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平曲率上巩膜外垫压术与巩膜环扎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7,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角膜水平曲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巩膜外垫压术术后角膜水平曲率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膜环扎术术后角膜水平曲率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上巩膜外垫压术组与巩膜环扎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4,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上巩膜外垫压术组与巩膜环扎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7,P>0.05)。巩膜扣带术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膜扣带术术后等效球镜较前变大,两种术式后BCVA较前提高、角膜垂直曲率较前变大、前房较前变浅、晶状体较前变厚,但角膜水平曲率无明显变化。巩膜环扎术后眼轴变化明显,巩膜外垫压术后角膜曲率变化明显。巩膜环扎术后变化较巩膜外垫压术后明显。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视力提高、前房变浅、晶状体变厚、角膜垂直曲率变大、眼轴变长或者变化不明显。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屈光度负性增加,其中环扎术后以眼轴变化明显,外垫压术后以角膜曲率变化明显,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变化亦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