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艾略特诗歌的美学品质分析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S艾略特是享誉世界的重要诗人,批评家及剧作家。时至今日,他和他的作品对后人仍产生重要的影响。1948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而被誉为20世纪重要的现代派诗人的领导人物。自20世纪20年代,T·S艾略特《荒原》的发表,开创了现代英语诗歌的新时代,使英美诗歌从旧的美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他为探寻新的诗歌创作树起一面新的旗帜。这成为欧美现代文学史和诗歌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志。诗歌同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一样,无处不在体现着诗人对美的追求。而T·S艾略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他对现代诗歌美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艾略特以其特有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在现代诗歌的美学思想上继往开来,为现代诗歌创作创出了一条新路。艾略特的诗歌创作之外的超时代的美学意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美学思想为主的美学体验。他对诗歌的创作是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其实质是将个人的生活情感转变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情感,这是T·S艾略特在诗歌创作的美学品质的体现。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T·S艾略特的文学地位和主要作品突出贡献。以及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观点整理和综述。通过结合艾略特的写作特点,引出其诗歌美学审美的主要方面和意义。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四个章节论述。第一章是主题角度体现的美学。首先T·S艾略特对时间的认识不局限在基本的时间的发生,而是赋予时间流动和静止的对称美学的内涵。时间是艾略特较为突出的美学主题。其次是经历精神痛苦后追寻美的救赎的主题。这是通过艾略特本人思想探索,以及他最终对基督教的皈依,来系统研究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分析美学的追求。然后是异化世界的个性美学分析。在异化的世界里,T·S艾略特的美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是一种悲剧美学的表现。最后是死亡主题的怪诞美学分析,这是T·S艾略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死亡的美学诠释。第二章是根据文艺美学分析法从诗歌内容方面探讨了荒原的象征主义的美学涵义以及诗歌中描述的水与火的交织美。第三章是根据美学法则进一步探讨了T·S艾略特诗歌的在语言技巧上的美学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反讽的运用增加了诗歌语言的讽刺效果,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感受。暗喻的巧妙美学追求化平淡的诗句为生动,化晦涩的诗词为形象,同样促进读者的审美体验。而典故的美学魅力让刻板的诗歌变得典雅而富有内涵。第四章通过对诗歌的形式—韵律方面进行美学思考。音乐带来韵律美。通过T·S艾略特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引用,印证了诗歌与音乐的统一的融合美。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本文通过美学角度分析了T·S艾略特诗歌的特质并得出结论:T·S艾略特诗歌具有极丰富的审美角度,并充分印证了其不可取代的美学品质。本文运用美学原理,结合T·S艾略特的诗歌的特点,以T·S艾略特的诗歌的品质为主要对象进行美学分析,探讨艾略特诗歌的独特美学品质。根据分析得出结论:艾略特正是以诗歌为创作的主要对象进行美的艺术创作,获得美感经验并传达艺术美感,形成独特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格。T·S艾略特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是美的创造、美的发展以及揭示美学规律的奥秘的体验。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法庭询问中的预设为对象,在揭示法庭中问和答各自特征的同时,集中探讨了律师如何运用预设这一语言策略进行意义操纵以及证人如何破解预设陷阱,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
威拉·凯瑟和萧红均为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不能绕过的重要作家。她们最重要的作品都是描绘某个酷似家乡小城的乡土小说,但是其中对人性和精神的刻画却不拘泥于特定时代或者
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词意义不稳定性造成的。英语中的移动动词意义不稳定性的特征也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