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界、史学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先秦西汉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鲁迅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的史学价值及文学魅力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司马迁,作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继承了史家“实录”的精神,积极搜集最广泛、最真实的史料,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又兼有文学家善于抒情的品质,在记录历史的同时,阐发着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主观认识。司马迁这种寄情于史的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可读性,激起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共鸣,对历史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个人爱憎倾向的加入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史记》作为一部史书的“真实性”。尤其是作者特别关注的人物,如项羽、李陵等等,这些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深挚的感情,所记述的事件往往以突出人物性格为主,并没有将客观叙事放在首位。但是读者在阅读《史记》的同时,往往也接受了司马迁的价值观,没有从《史记》的感情色彩中走出来。所以笔者希望通过绵薄之力,滤掉《史记》的文学成分,认真考证其记载历史事件的真伪,还原历史人物的本真。本篇论文,笔者选取《史记》中最著名的“楚汉之争”作为话题,仔细考证人们家喻户晓的故事,打破社会既定思想的束缚,全面分析“楚汉之争”的始末,力求还原“项羽”的历史形象。笔者认为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记载,有一种刻意创造“大英雄”的倾向:“巨鹿之战”赋予了项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彭城之战”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中分鸿沟”赞扬了他心系天下的仁心;“自刎乌江”造就了他高傲不屈的人格。司马迁着重描写项羽失败的或然因素,极力渲染项羽一生的悲剧色彩,唤起了人们对项羽的同情与崇拜。但历史上,项羽的一生似乎不像《史记》所记述的那样传奇,《史记》本身的记载也往往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笔者将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高祖斩白蛇”、“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荥阳、成皋之战”及“项羽之死”六个话题,对《史记》的记载进行全面的考证,力图向读者展现那段历史的原貌。总之,笔者个人认为《史记》对“楚汉之争”的记载,尤其是对项羽的过分“拔高”,超出了历史的承受底线,违反了正常的思维逻辑,多少影响了《史记》的史学价值。